保存着国家级种质资源40余万份,居世界第二;
自主知识产权的糯玉米等播种半壁江山
本周末,有着种业界“奥林匹克”美誉的世界种子大会首次来到中国。届时,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种业专家、行业巨擘将云集北京丰台王佐镇。当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农业已经远离首都的时候,这则消息让人眼前一亮。
也许您还不知道,我们的一日三餐,每十种新品农作物,就有一种源自脚下这片热土。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其实一直未曾远离北京。只不过如今的京郊大地不再单纯地种庄稼,而是向高精尖的籽种产业跨越。
眼下北京保存着国家级种质资源40余万份,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种业十强企业中,北京有三家,列各省市之首;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余个,它们在大江南北生根发芽,其中糯玉米等作物的种子“足迹”已遍布半壁江山。
迈向种业之都的北京,脱颖而出。
“京”字号种子领跑全国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丰台王佐镇,272亩的种子大会作物新品种展示田生机盎然。国内1200多个蔬菜、粮食作物的新品种,正在这儿静静等待着全世界最挑剔目光的检阅。
“能种在这里的,都是全国最棒的品种。”丰台种子管理站梅宗亮介绍说,这里汇聚了代表中国育种水平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中不少尖端产品都是“京”字号。以小麦为例,这片地集中展示了优质小麦品种16个,其中京产杂交小麦京麦6号已是国际领先的新品种,在巴基斯坦试种成功,令当地小麦增产近50%,并在荷兰、印度等多个国家进行了试种与示范。“过去我们这儿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庄稼地,而今天种的,却是能走向五洲四海的种子。”梅宗亮语带自豪。
何止小麦。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北京种业已初步确立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京产玉米良种甚至改变了整个国内玉米产业的格局。
在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记者看到,这里采用被业界称为“黑马”的DH(单倍体技术)育种,进行大规模、高通量、流程化的品种选育,“目前我们已经和国外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中心主任赵久然说。
从这里走出去的“京”字号糯玉米由10年前的100万亩快速增加到现在的近1000万亩,京科糯系列多年来一直占据全国糯玉米的半壁江山,还大量出口到韩国、日本以及欧美国家。“京科968”,三年内就在全国累计推广600万亩,增产粮食达6亿斤。
这份成绩单还在不断刷新。市农业局局长吴宝新介绍说,目前本市每年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00余个,品种数量和销售额均占全国10%。北京培育的祖代蛋种鸡全国市场占有率20%、良种奶牛冻精40%、祖代肉种鸡50%、虹鳟鱼苗种40%……农业面积不过几百万亩的北京,却在为全国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着坚实的种业保障。
北京为何要选择籽种业
北京种子的影响力,源于近十年的努力。当年,北京为何要选择籽种业呢?
北京是典型的“缺水少田”地区,又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村”,城市建成区面积在四个直辖市中最大。这些因素决定了北京不可能像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一样,大面积、大规模地抓农业种植。
那么北京的比较优势何在?吴宝新说,在于各种现代农业要素的集聚。北京拥有全国农林科研科技竞争力前20名中一半以上的机构,农业科技人才近两万人,两院院士近一半在北京,拥有一大批国家级、部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全国半数以上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出自北京地区。同时,北京冬冷夏热的地理气候优势也有利于不同类型农作物新品种的筛选。
“北京土地少、科技强,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以及‘后天努力’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北京农业发展不能走传统农业道路,籽种产业本身最具‘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特征,是北京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选择。”吴宝新说。
2005年年初,本市成立了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将国内外56个单位,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450名育种专家招至麾下。2010年10月启动实施《北京种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种业之都”的宏伟目标。整个规划预计投资25.54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超6成,规划实施期内,可带动社会投资超过6000亿元。
多方合力,数年间,科技、资金等要素聚合的威力凸显,包括“京科968”玉米在内的一系列新品种,走向全国、跨出国门,擦亮了北京籽种的“金字招牌”,使北京离“种业之都”的目标越来越近。 记者 巩峥 通讯员 苏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