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北京种子绽放“微笑曲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6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152
 

  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苏秋芳

  科研育种、企业总部、种业贸易集中在市内,制种生产布局外埠。昨天召开的世界种子大会北京种业专题报告会上,市农业局局长吴宝新的一番讲演,让与会专家仿佛看到,这个经济学上的“微笑曲线”,眼下正在北京的种业版图上绽放。

  北京渐成种业总部

  种业“微笑曲线”两个上扬的嘴角—研发与贸易,都少不了企业的参与。而北京正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种业企业纷至沓来。

  吴宝新介绍说,截止到去年度,本市种业企业达到274家,其中培育、扩繁、推广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企业就达7家;全国10家明星种业企业中,本市有3家,在所有省市中入围企业数量最多;先锋、孟山都等世界种业前10强企业,有8家在北京设立了研发或分支机构。一个跨省市、乃至跨国界的种业总部正在本市迅速壮大。

  昨天上午,北京种业十强企业刚刚评出。以这十家企业为例,他们的杂交玉米推广面积(1.29亿亩)占全国的(5.25亿亩)的24.57%;京研系列大白菜推广面积(1700万亩)占全国同类作物(6800万亩)的25%;京欣系列西瓜推广面积(800万亩)占全国同类作物(4000万亩)的20%。

  与企业不断进驻相辅相成的,是科研实力的逐渐壮大。吴宝新介绍说,目前,本市聚集了全国最具实力的种业科研、教学机构,拥有涉农科研院所24所、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涉农重点实验室近41个,专业育种人员1000多人,农业科技人员近2万人。全国七成的种业科研力量都集中在北京。

  聚来众多企业,交易的繁荣水到渠成。吴宝新拿出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本市种业销售额达107.6亿元,约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7%。北京,已经成为全国种子交易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下转第二版)

  (见二版)

  (上接第一版)而“微笑曲线”中间的部分—制种,现已辐射到大江南北多个省市区。在河北、海南、甘肃、江苏、安徽、福建、四川、云南、广西……如今都能见到大片的北京制种田。一粒粒饱含北京智慧的种子,从这些地方萌发,走向全国,漂洋过海。

  政府专款撑腰种业

  北京种业驶上高速路的背后,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在不断加油。吴宝新介绍说,自2011年以来,市里已先后投入3亿多元种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6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进行商业化育种体系构建,还扶持建设了15家高代次畜禽良种场、6家畜禽良种产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鱼类优质种苗繁育基地。

  本市已初步搭建了“10+1+5”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每年有几千个国内外品种在京郊进行试验示范,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百个科研企业与生产单位数千人参观、考察和观摩。

  围绕创新成果转化,全市10个郊区县建成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企业和科研机构四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基地20余个,面积达3300公顷;建成了畜禽良种场192个、水产良种场52家,每年展示示范数千个国内外新品种,为加快优良新品种筛选和推广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通州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现已纳入中关村(000931,股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城总体规划,享受中关村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已经吸引50余家国内外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

  本市还在全国率先尝试了以拍卖的形式对种业品种权进行转让。2009年,一个名为“滑玉15号”的玉米种子以500万元的高价被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拍得了独家生产经营权,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激励籽种科研,保证种业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通州发动种业新引擎

  未来,北京种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600405,股吧)自哪里?“科技。”吴宝新说得斩钉截铁。眼下,以通州于家务乡规划面积5万亩的国际种业园区为核心,一个孕育着科技硕果的种业硅谷正在本市形成。

  国际种业园区内,代表着未来走向的新技术—航天育种,已逐渐成熟,静待着瓜熟蒂落的那一刻。走进园区的航天育种科技园,红色的太空辣椒、黄色的太空南瓜都已挂果;工厂化育苗温室里,手拿遥控器的工人可以轻松进行自动喷淋装置的移动……最吸引人的还是高通量分子育种实验室,它通过将航天育种与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速度。

  梦幻一般的新科技,还将在这里被不断地创作出来。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内,世界排名第四的种子企业法国利马格兰和北京德农种业、垦丰种业等50余家企业已相继入驻;中国农业大学通州试验站、中国农科院通州院区等科研单位也先后驻扎。

  目前,园区里聚集了种业高端科技人才78名,仅博士后就有1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戴景瑞、范云六,本市育种科研带头人赵久然、许勇等多位专家,也已达成意向将各项种业新技术引入园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