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璐)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农资质量状况直接关系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农业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今年以来,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1.9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21.8万家,整顿农资市场6.7万个,查获假劣农资633.9吨,货值4118万元,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严查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各级农业部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2660件,涉案金额1980万元,捣毁制假售假黑窝点32个,移送司法机关22件。农业部根据社会举报线索,指导地方农业部门会同公安、工商部门,捣毁了河南商丘、开封、新乡、吉林梨树和新疆伊犁等地数个特大种子制假售假黑窝点,向社会公布23起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兽药、肥料等典型案件,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
案件信息公开全面实行。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农业部印发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加大了农业系统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将有效惩治和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发挥以儆效尤的作用。
农民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各地、各部门通过受理投诉举报、普及识假辨假知识等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今年以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1亿元。3~4月间,农业部组织各地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积极为农民群众做好指导服务。宣传周期间,各地农业部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传授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指导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出动执法和科技人员21.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35余万份,举办培训18804场,展销货值3.3亿元的优质农资产品。
种子打假护权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业部联合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的工作意见》,相继开展了冬季种子企业监督抽查行动、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等一系列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种子违法行为。公布各省种子案件受理举报电话,广泛征集种子违法线索,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的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