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育种科研机构与种子企业结合得不紧密,育种科技人员的业绩评价脱离实际,研究所办企业机制不灵活,很难做大做强,亟须深化体制改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方智远说。
“随着玉米种子‘先玉335’等国外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快速推广,中国进入单粒播推广时代,这一技术革新彻底颠覆了中国农民的传统种植方式,改变了中国种业经营模式和育种方式,目前我们缺少新型种子资源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核心竞争力,这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浚县农科所所长、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说。
“种业改革的制约因素除了体制机制外,还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观念,以及部门、单位、个人利益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希望尽快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促进我国产业化种业公司的发展。”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登海说。
“要着力打造现代种业体系,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和部署,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作为民族种业发展的‘领头雁’。同时,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切实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促进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种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必须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理事长张海银说。
“过去虽然也提倡产学研结合,但成效不大,主要是没有联合的公共平台,还是各干各的。去年底,国务院文件提出,要建立育种科研平台,打破院所和企业界限,联合国内研发力量,建立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这对于促进我国种业的快速发展,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傅廷栋说。
本报记者王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