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红霞 张旭 北京、武汉报道
8月17日,国家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三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到期,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再次面临考验。
8月18日,华中农大转基因水稻研发团队核心人物林拥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团队已向农业部递交了续期申请,新安全证书正在审批中。
2009年8月17日,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团队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正式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有效期为5年。
不过,自2005年以来,湖北地区曝出大量转基因水稻非法流入市场,被大面积非法种植。而转基因水稻如何非法流出,相关机构和部门一直没给出满意解释,这也让力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华中农大感到尴尬。
7月18日,农业部公布华中农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报书”,该评价申报书显示,“华恢1号”及 “Bt汕优63”在食用安全评价实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生物安全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规范及疑点。
华农递交续期申请
“很早以前,我们就已递交了续期申请。”8月18日,林拥军回复称,但目前尚未获得批复。针对此番申请,团队新增了一些关于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实验数据、材料等。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林拥军时其曾表示,如果在两稻种的安全证书有效期内没有获得商业化推广,团队仍将继续申请两稻种的续期,并还将新增一些延伸品种。
转基因稻种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并无固定年限。“此前是5年,如果主管部门批准,以后有效期也可能是3-10年。”林拥军介绍,目前,实验室正在等待主管部门的回复,但何时有结果还不清楚。
此前,“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的申请期经过了11年。如今续期需要多久仍为未知数。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转基因技术显示了生物育种技术上的飞速进步,我个人认为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应该积极推进,越早越好。”
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的科研团队完成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安全证书也同日到期。不过,由于未联系到范云六院士及其团队,其是否像华中农大张启发团队那样申请延期还不得而知。
对于华恢1号与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外界一直质疑不断。21世纪经济报道研读华中农大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报书”发现,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要求中间试验结束后才能进行环境释放试验,但是中间试验的时间是1999年7月-2003年10月,而环境释放试验在2001年1月就开始了。
不过,上述“安全评价申报书”称, 2007-2008年,农业部组织了包括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等多家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对华恢1号及Bt汕优63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性进行了严格的重复检测,检测结果与原检测结果一致。
林拥军表示,研发团队针对目前大众提出质疑的诸多方面,补充了诸多实验,以证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不过,这是些怎样的实验需要等后期官方来披露。”此外,研发团队也准备申报几个转基因水稻的延伸品种,但按照程序,只有在“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两稻种的安全证书续期成功后,才能予以正式申报。所以后者尚未正式被官方提上审批日程。
转基因的争议未停
事实上,推动转基因技术,对中国来说,更多的是出于粮食安全考虑。
一位参与转基因研究团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报透露,早在转基因项目成立之初,主管部门就曾表示,虽然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供应为95%国内自给,5%靠国外进口,但实际上储量并没有如此乐观,国家的态度一直是支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这个立场至今没有变过,所以无论遭遇怎样的阻力,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项技术不会被放弃。
不过,由于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未经批准大范围流入市场,并污染湖北地区的水稻,成为久治不愈的“污点”,也让公众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产生排斥。
7月底,央视公布了4月份在湖北等地调查水稻种子和大米转基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湖北地区转基因水稻种植仍在泛滥。这离2005年被查出大规模非法种植已经过去将近10年。
而华中农大的上述“安全评价申报书”显示,Bt汕优63在湖北省生产性试验种植数据互相“打架”。
在实验数据概况介绍中,华中农大称,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华中农大研究团队在仙桃市豆河镇千桥村6组、襄樊市(现襄阳市)襄阳区东津镇秦咀村 6组、当阳市庙前镇井冈村8组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兴隆村3组、孝感市孝南区闵集村4组各种植20亩,两年共计100亩。
但在“试验总结报告”中指出,在仙桃市豆河镇千桥村种植120亩;襄阳区东津镇营口村种植95亩;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兴隆村 种植108亩;江夏区五里界中洲村8组种植130亩;黄陂区长岭镇向家咀村种植105亩,合计共种植转基因Bt汕优63约558亩。
如此大规模的种植,也为Bt汕优63大量外流以及湖北等地水稻被污染埋下伏笔。
环保部首席科学家薛达元之前表示,现在转的这个Bt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t农药已经用了几十年了,我相信这个基因是安全的。但他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转基因是一个政治问题,不是安全问题,消费者不接受,也就不能商业化生产。
除了安全的担忧,另外一部分反对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则是担心转基因技术被国外控制,在专利技术上受制于人。
不过,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华中农大转基因水稻不涉及国外的专利技术,核心技术基因与国内的抗虫棉是一个基因,有我们自主的研发,不会引发专利纷争。(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