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娜
“这个品种的玉米穗位低,稳定性好,抗倒伏。”“左边这个品种叶子平展,右边的叶子直立,所有右边品种耐密性会好一些。”“这个品种玉米穗大小均匀,后期表现会更好。”……9月7日,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十六试验场”,玉米育种家、登海种业创始人李登海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玉米新品种。
9月7日,“夏玉米高产品种、高产攻关、高产创建交流观摩会”在登海种业召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等几十位专家、代表近距离观摩了玉米品种试验。
登海种业以品种自主研发见长,不但重视育种研发,还重视田间试验、栽培推广。在登海种业著名的“十六试验场”,不但有登海新品种筛选试验,而且,还有新品种的单株生产力测试、从亩均4500株到8000株的密度试验。“我们不但要看这个品种的极限产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在田间推广时,到底密度多大最好,比较效益最高。”登海种业公司董事李小霞告诉记者。
戴景瑞院士也对登海种业的密度试验赞不绝口,他说:不同品种从单株到不同密度上的试验,为下一步的品种推广打下了基础。“那些审定了但没有推广的品种都是‘假成果’,我们就是要做地里的成果、农民能用的成果、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成果。”李登海说。
试验场分区划片整整齐齐,除了登海品种以外,还有黄淮海品种比较试验、产业体系各项试验、“863”联合测试、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展示等等,对全国高产玉米新品种进行集中展示和比较,俨然就是一个我国玉米品种博物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评价说:“登海种业做的这些田间试验,是以市场为导向,真正为产业服务,根据产业发展确定目标、确定方法,他们的田间试验,很多科研院所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玉米是我国面积最大,市值最高的作物,同时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作物,特别是面对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先进品种时,我国民族种业玉米育种任重道远。”马淑萍在会上表示。
据悉,登海种业是一家以品种创新见长的农业高科技上市企业,位居中国种业五十强第三位,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试点单位。曾经在国内率先开展紧凑型玉米育种,以一年三至四代的育种速度开辟着中国玉米育种的创新事业,总结出“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玉米育种理论。目前,已选育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43个通过审定,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38项植物新品种权。
在现场观摩会上,李登海指着一个品种对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绍江说:这就是利用中国农大单倍体技术育成的成果。陈绍江告诉记者:工程化育种是国际上大规模商业化玉米育种的主要方式,也是我国玉米育种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单倍体育种技术既可提高育种速度,又易于规模化操作,其普及应用必将加快我国玉米育种的工程化进程,推进育种方式的变革。
除此之外,登海种业在育种上还利用了先进的分子标记、细胞工程、辐射、航天等高新技术,取得了突出成果,连续七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据介绍,由登海种业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品种“登海605”,已经成为自《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来,首个推广面积突破千万亩的民族玉米品种。
李登海的痴迷
李登海是去年本报与中国种子协会联合推评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尽管已经很熟悉,这次玉米“三高”观摩会上,再一次见识到他对玉米的痴迷。
玉米一般外围光照条件充足,长得好,所以有些专家要钻到玉米地里面去观察正常光温下的玉米长势,其中有位专家动作幅度大了点,正在给其他人介绍情况的李登海连声说:“小心叶子,小心叶子。”听到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大田作物,玉米植株、叶子不知有多少,李登海对其中小小的一片玉米叶子都如此在意,可见他对玉米的痴迷。也许正是因为痴迷,才成就了他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登上中国玉米研究最高峰的光辉历程。
我们期待在中国种业发展的过程中,在育种研发上,多一些痴迷,少一些糊弄;多一些潜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地里的成果、农民能用的成果、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成果”,少一些纸上的成果、数字上的成果、评完职称就束之高阁的成果。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