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10月31日电 10月27日,福建省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华安、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和湖北省农业厅的7名农业专家来到黄冈市蕲春县,对湖北省水稻一种两收产业技术体系进行验收,经过现场测产,湖北省水稻一种两收人工收割亩平产量达到了1100公斤。
水稻“一种两收”也就是俗称的再生稻,就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实现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就可以收获两季稻谷,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的优势。2009年以来,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彭少兵博士和黄见良教授联合省内相关单位,针对再生稻生产的技术瓶颈开展了攻关研究,并在黄冈市蕲春县建立了示范基地,今年,蕲春县种植再生稻面积20多万亩。余美伦是黄冈市蕲春县八里湖办事处余赛大队的农工,种植再生稻96亩。
“再生稻投入少产量高,种子、机械耕作、农药等投入比双季联作投入要节约大概五到六百块钱,产量不低于双季联作的产量。”黄冈市蕲春县八里湖办事处余赛大队农工余美伦告诉记者。
去年,余美伦种植的再生稻亩平增产200公斤,增收460块钱,合计节约成本增收45000块钱。今年,余美伦田里的稻谷长势,相比去年还要好一些。当天,验收小组农业专家在余美伦的田块里进行了测产。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院长曹凑贵:“去除水份杂质,余美伦亩平实际干谷重是364.8公斤。”
余美伦种植的再生稻收成不错,其他验收小组专家在蕲春县原种场和赤东镇村两个验收点上的测产结果也令人欣喜。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福建省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华安宣布了湖北省水稻一种两收产业技术体系蕲春县示范基地再生稻综合测产的结果。“机收的再生稻两季达到了980公斤,因为是机收第一季,压掉了一部分稻桩,所以它第二季的产量虽然低了一点,但是也达到360多公斤,这个是很高的水平,而人工收割的达到了1100公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参加测产的农业专家认为,湖北省生态气候、土壤以及水资源条件符合再生稻生产要求,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优势区域,全省适合再生稻的种植面积最高可达800万亩左右,目前,种植面积仅有30到50万亩。如果湖北省抓住有利时机,推广新型再生稻生产技术,新增350万亩再生稻,仅这一项就可增产稻谷7.5亿斤,每年可增收10亿元以上。
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表示,种植再生稻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可以增加湖北粮的份量,农业部门要在政策扶持、良种良法推广、农业机械研发应用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推进湖北再生稻的发展,实现湖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杨晗 龚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