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商品形态阶段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我国处在高度计划经济的低水平发展阶段,种子没有商品属性。我国玉米种子的供种处于“四自一辅”为特征的经营状态,即农业用种主要由农业生产合作社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国家辅之必要的良种调荆。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种子机构。加强了对种子工作的指导和宏观调控力度。这一时期,基本上以推广农家品种、双交种为主。杂交玉米良种面积覆盖率在50%左右。
2、区域性垄断的初级市场化阶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农产品数量的追求,使三大产业对良种需求显著增加。以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简称“四化一供”)的供种体制使杂交玉米大面积推广,玉米单产迅速提高。
单产从1976年的185公斤/亩提高到2000年的325公斤/亩。1992年开始的推进种子产业化的进程中.也形成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种子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达35%以上。但由于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垄断造成了全国种子市场呈区域封闭经营、块块分割的状态,质量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市场机制和作用大打折扣,市场效率较为低下。
3、市场化阶段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后.在打破了区域垄断的同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了玉米种子市场.一批具相当规模、有竞争力、有先进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新型种子企业相继建立,这些以科研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鲑求生存、以服务塑品牌的现代种子企业,不仅使种子的质量得到了入幅度提高.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我国民族种业的竞争力。
二、现行的玉米种子市场流通体制
目前我国的玉米种子的市场流通主要由育种、制种、收购、批发雨和零售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在《种子法》出台之前是相互脱节的。其中育种工作主要由农业科研机构承担.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庞杂.力量分散,国拨经费不能集中使用,品种产权得不到保护。育种者的所有者权益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大大挫伤了育种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制种主要是由生产型公司委托的农民承担,由公司进行收购。批发主要是由销售型公司从生产型公司购进,然后分流到零售网点,最后到达农户手中。由于各个环节的割裂,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都不可避免地造成种子生产与需求的脱节。这也是造成种子市场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种子法》实施后,带有计划色彩的以区县为单位的区域垄断格局被打破,催生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这些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将种子的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玉米种子从育种到销售的整个流程顺畅有序。大大降低了过去由于生产的盲目性给玉米种子产业造成的损失。
图表1:玉米种子市场流通模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立本研究,2014
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确保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2014-2019年中国玉米种子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报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普查:我们对玉米种子行业中近百家从业者进行了面访或电话访问,获得最佳一手数据。 2)跟踪研究:为确保实时掌握玉米种子行业动态,我们在此玉米种子行业建立了跟踪研究机制,每个月都通过访问获得玉米种子行业的发展动态。3)政府机构数据:我们查询了玉米种子行业的重点企业的工商档案、统计局档案、海关进出口数据等等,获得较为权威的信息。4)SOWT分析:应用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我们分析了玉米种子行业及企业的竞争优劣势以及潜在的威胁及发展机会。5)科学预测: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组合分析等方法对玉米种子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全的预测。
网站展示的内容有限,如您对此报告感兴趣,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详情请直接在线联系我们或者拨打我们的咨询热线:400-08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