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精英带回了什么
韩庚辰1997年12月,在北京中关村创立奥瑞金,首推精选小包装包衣种子。 杨雅生拥有单价抗虫基因专利权和双价抗虫基因专利的排他实施许可权,在全国首推世界领先的“三系”杂交小麦。 孙书库将杜邦先锋的育种新技术引入先锋中国,主持引进超前育种,基于分子标记的亲本选择设计以及利用已知遗传信息对新杂交种表现的预测等。2013年1月,加盟富尔农艺。 柏大鹏“先玉335”第一育种人。2010年进入江苏金华隆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并成为公司领军人物。 卢洪曾在多家国外公司开展分子育种工作。2013年9月,创办中玉金标记(北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搭建我国种业科研公共服务大平台。 张健曾在国外种业公司开展基因开发、转化体系、基因检测等工作。2014年加入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 ●●● ●●● 绘图:吴狄 编者按 韩庚辰留美归来创办了种子公司、杨雅生打破了美国抗虫棉在我国的垄断地位、卢洪挥别美国知名种企立志搭建我国种业科研公共服务大平台……这些拥有高新知识及先进理念的“海归”精英,无疑给我国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在他们看来,国际种业巨头有哪些东西是我们缺少的?我们自身有哪些优势?如何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又能学人所长?本期“前沿”和您一同聚焦“海归”精英视角下的民族种业。 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杨雅生:走进种业近20年,接触欧美不少同行,比较之下,有几点体会:大公司发挥规模效益,小公司在某一方面有优势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法律法规完善和资本市场规范前提下,企业重组兼并的事情就变得非常容易,企业重组 |
意味着优势和资源聚集了,促使行业健康发展;大公司在科研育种上包括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上的巨大投入是必须的,但还永远不够,他们现在实施的是为终端用户或农场主提供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方案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品种选择、农艺服务、金融服务等等。 就目前中国种业发展的现阶段,首先要系统、完整地梳理发展种业的法律法规。其次要更加集中和持续扶持行业,政府在项目或资金上的扶持力度的确很大,但还是显得分散。科研项目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出成果,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投入,而我们很多项目期限要求很短,如果企业赢利能力不足,后续研究就无法保持了。 北京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楠:国内种业与跨国种子企业在外在差异是规模小、聚集度低、研发能力弱、效益差;内在差异是理念差距(高投入高产出、质量意识、尊重知识产权、价值定价、重视培训、国际化视野)、管理水平差距(用战略统领运营、矩阵式管理、流程及制度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执行力差距、法律和道德差距。 以色列凯伊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矫树凯:美国先锋公司占了我国玉米种子市场份额达10%以上,每年从中国“卷走”数千万美元,给民族种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如果先锋公司没有进入中国,民族种业的日子会容易些。但如果没有先锋公司,单靠民族企业自己的力量,单粒播技术不会发展得这样快,每公斤种子的利润不会这样高,不可否认外国种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依法保护高层次留学人才的知识产权,鼓励高层次留学人才将在国内取得的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支持他们通过专利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高层次留学人才职务发明成果转让后的收益分成,经与单位协商同意,可高于国家规定的比例获得奖励。 ——《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 中央财政增加“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投入,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并购优势科研单位或种子企业,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壮大。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要建立育种科研平台,公开招聘国际领军人才,打破院所和企业界限,联合国内研发力量,建立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 |
流程化育种,从经验到精准
孙书库 近年来,我国种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目前我国的育种水平与国际著名种子公司相比,除了在个别作物上具有相对优势外,在玉米、大豆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想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需要育种平台、信息平台和科研的分工合作,实现育种活动的流程化。 国外大型种子公司经过长期的育种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育种方式,但在国外并没有流程化育种(商业化流水线式育种)这种明确的提法,它是我国种业专家广泛考察了国外大型种子公司的育种活动,对比国内种业的科研特点后提出的。流程化育种的提出,对学习国外先进的育种理念,改进我国主要基于经验的作坊式育种是很有帮助的。标准的程序、稳定的规模、决策数据化等都是流程化育种的基本要件。 标准的程序。以玉米为例,玉米育种分为连续但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阶段,即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种的选育。每一个育种周期有规定的工作内容,以传统自交系选育为例,第一年育种群体组配在本试验站,异地加代,第二年分离世代在本站,配合力的早代鉴定通常在F3开始,F4还要进一步测交鉴定,同时材料自交,材料的升级主要根据测交鉴定的结果,也参考材料自身的表现。经过两次测交,自交系定名,这种选系程序称作早代测定,国外自交系选育中应用广泛。自交系定名后还应继续自交纯化,并建立DNA指纹图谱,各世代的材料要采用相应统一的标准做系谱记载。自交系定名后即进入杂交种选育阶段,对新选自交系要采用多个骨干系测交,在10个以上的点上进行产比。部分表现好的组合升级,下一年在更多的点上进行产比试验,少数优异的组合还要做3年左右的更广泛的试验才能商业化。 稳定的规模。一个成熟的核心育种家,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育种规模,每年都要组配一批新的育种群体。各世代的规模依照材料晋级的比率保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流水线式的工作流程。 |
决策数据化。决策数据化是提高选择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材料的升级应根据多点的试验数据决定,不仅根据表型数据,也可能包括基因型数据。决策数据化并非排除育种经验,育种家的经验对试验数据的理解和诠释有很重要的作用。 材料的定向改良。每个育种家都应该有针对特定区域的明确的育种目标,一味模仿他人很难取得重大成就,也是对公司资源的浪费。围绕育种目标组织材料,定向改良,实现逐轮进步。材料的定向改良要遵循杂交优势群的基本概念,群间材料的混合要尽量避免,这样有利于群间遗传差异的长期定向积累。 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库及各种管理和分析软件。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信息化管理可使科研人员立刻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还可以方便地获取配合力、深层遗传资讯等。各种管理和分析软件使试验设计、资源管理、数据分析、材料升级等迅速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平台使材料的取舍建立在历史、遗传和各种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比单纯经验育种有更高的可靠性。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有关科学家实现了信息共享,不仅使科研团队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也保证了公司的科研工作不因个别重要成员的离队而蒙受大损失。我国育种家要完成这些相应的工作通常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完成。我国很多科研人员在访问国外公司后,深刻感到我国育种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信息化管理是我们最难模仿的方面。 科研人员及科研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科研实力的提高不是科研人员的简单相加,分工合作才能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外育种家之间的分工常根据目标区域进行,也可根据育种阶段进行。育种家的合作首先体现在资源的共享,育种家创造的所有种质资源完全属于公司,公司内部任何一个育种家都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出自其他育种家的资源。育种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共享有关信息,通过田间检查及研讨会交流信息,相互帮助。 |
难忘尊重人才的氛围 在国际种业公司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重要的科学家岗位一般会进行全球公开招聘,这些科学家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待遇和礼遇。 我清楚地记得在2003年10月的一个下午,当时我在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收到杜邦-先锋公司的面试通知。先锋公司的行政助理帮我订好了往返的机票及当地最好的宾馆,当我走出机场时一辆豪华林肯车在机场接我,这是我首次乘坐豪华林肯,并且是先锋公司专门来接我的,令我受宠若惊。面试时间是满满一天(还有前一天晚上的晚餐及面试当天的午餐和晚餐),大约有30多人以单个或小组的形式面试我,我还要做一个向全公司开放的学术报告。2004年1月3日,我顺利地进入先锋公司研发总部上班,担任先锋公司全球分子标记实验室经理。上班伊始,公司帮我租了一个豪华公寓和一辆几乎全新的汽车,我可以免费使用一个月。然后有不同部门的研发总监和科学家邀请我一起午餐,增进相互认识和合作,这些都体现了公司对于科学家的尊重和接纳。先锋公司给科学家的待遇在当地应该是十分优越的,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买了一个实用面积大约300平米的房子并带有3个车库(不含在房子面积里)和占地1.5亩的花园,还买了一辆雷克萨斯的轿车。这在中国可能是难以想象的,我甚至今天在北京五环内也买不起一个面积200平米的公寓,更不要说是别墅了。 卢洪 |
请把“高知”带到种企 韩庚辰、杨海生、孙书库、卢洪、吕楠、周伟等等都是有着国外留学经历,或有外资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知人才”。有的创建种企引领发展之潮,有的掌起民族种企航行之舵,在民族种企的每个阵地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与国内农业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交谈,大家普遍都有一个留学梦,并希望留学后回到国内科研单位或高校工作。事实也的确如此,翻开“高知人才”的履历表,大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归国后走进科研单位,实现他们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然而,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精英们还可以去哪里?还可以到企业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知本家”,在民族种企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振兴民族种业。 当我们手里拿着“iphone”手机,到淘宝上去购买物品,点“360”清除电脑垃圾,一个个产品,改变了生活,改变了世界。回到种业,“郑单958”、“先玉335”,一个个优良品种种遍大江南北。是谁开发缔造了这些产品?无疑是具备“高知”的精英人才。而又是谁让这些产品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无疑是企业。 做个“知本家”,将先进的育种技术、企业运营及市场开拓经验注入民族种企,学以致用,技以实用。 李国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