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愿望清单
《农民日报》( 2015年01月05日 07 版)
年尾年头,照例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的时候,新的一年里,和种子关系最为密切的农民有什么期待、要求?我们采访了几位种粮大户,倾听并记录了这些职业化新农民的心声。他们来自山东、江苏、湖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种植的主要作物分别为水稻、小麦、玉米。过去,他们是粮王、状元,未来,他们除继续保持荣誉,还将带领更多的乡亲靠种粮致富,在这条路上,他们希望得到政府、企业在政策上、设施上、行动上多方面的帮助,总之既要有好品种,还需有好配套、好服务。 ——编者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种粮大户单红保—— 品种多一点不是坏事 2014年,我种了3个水稻品种,分别是“连粳7号”、“Ⅲ优98”和“甬优2640”,目前宿迁中熟粳稻加上杂交稻有20多个品种,收购的时候一起收,品质好的品种优势体现不出来,高产品种优势比较明显。 对种粮大户来说,看重高产的同时更看重稳产。2014年抽穗扬花期间老是下雨,稻瘟病比较重,防治不好能减产60%~70%;2013年是持续高温不结实,本来一穗结实120粒,有的品种只剩下40~50粒。我们想要的品种产量不一定非常高,但是遇到极端天气产量别大幅下降。连续种了4年,我发现有的品种抗高温、抗稻瘟病都不太行,今年就不打算种了,现在还在选品种。一个地方品种多一点不是坏事,另外,机插秧、手抛秧都应有适合的品种,在收获时间上也要有错落。 农业现代化,前提是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没有晒场、仓库、烘干机,几十万斤粮食收上来就成了大问题。我和朋友种了800亩田,麦稻连茬,宿迁正常是6月8日收小麦,我都得12号才能收,收完小麦才能种水稻。遇到阴天,就要拖到6月18日左右才能收,水稻种得晚,影响产量不说,收获时间也要推迟……一季压一季,时间很紧张。生育期短的品种可以解决时间的问题,但品质下降,产量下降。山坡好上,山顶难爬,对种粮大户来说,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江苏东海县桃林镇关汪村彭支松—— 想尽办法增产稳产 “我家小麦单产,2014年1324斤,2015年要达到1400斤”,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关汪村种植大户彭支松对小麦增产胸有成竹。 彭支松经营土地的租金从2009年每亩300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元,亩效益从600元降到200元左右,老彭仍把2000亩地中的1500亩地种小麦,这么多年来产量一直在提高。 “小农户家三五亩地,如果产量低点也不担心,对于大户来说,产量一下降就意味着要赔钱,要想尽一切办法增产稳产”,彭支松说。 彭支松选用的品种是“济麦22”等大品种。他认为“选品种就选适合本地的大品种,种着安心,用好的种衣剂可以降低播种量,适播期每亩用15~20斤小麦种子,稍微晚些也就用25斤左右,而小农户用种量在35~40斤。” “小农户往往在清明前就把氮肥大量施下去,麦子长得虽快,但一阵风过后就容易出现倒伏,我现在氮肥都是在清明节后小麦拔节期施,除氮肥外,还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小麦需肥量进行氮、磷、钾和微生物的合理配方施肥。给小麦施肥就和人吃饭一样,要熟悉小麦的习性,饿的时候再‘喂’它,就不会因为氮营养过剩而得‘软骨病’,出现倒伏。” 山东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合作社魏德东—— 一切都为了保好收成 熟悉魏德东的人都知道,他承包了几千亩地种玉米,连续四年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几年前他曾凭借着夏玉米亩产973.4公斤的成绩在粮王大赛上获得过“山东粮王”的美誉。 谈起从2008年300亩起步到如今3000亩的规模,魏德东很有感触:庄稼好坏取决于品种和技术,我种的玉米以“登海605”为主,播种时采用精选单粒播,节省用种量,节约成本,待玉米成熟时,专家说晚收一天,每亩可增产15斤左右,我晚收了一周,每亩增产了100斤左右。 明年还会不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魏德东表示没有这个打算,他希望政府能在粮食存储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比如建仓库、添置烘干设备等,像他这样的大户类似的愿望尤其强烈,每到收获季节,晒场不足是最难办的事,辛苦换来的粮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晾晒而不利于储存,总有一部分会发霉、变质,另外简易仓库不能避免虫咬鼠害,浪费令人痛心。“我们选好品种、用好技术都是为了好收成,如果后续工作跟不上,那前面所做的就大打折扣了。” 如今,魏德东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他自己靠种粮致富了,还带动富民小麦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成员一道走上富裕之路,魏德东说,他要引领乡亲们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让大家享受到良种繁育、农业技术推广带来的甜头。
|
湖北随县天星双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王祥宝—— 卖种子最好带上信誉卡 “对于农民来说,收成好才是真的好。”当被问及新年期待的时候,天星双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祥宝说,“我们农民不懂什么品种,就希望种子质量别出问题。” “我的合作社去年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其中1300多亩种的‘谷神1号’,不想得了稻瘟病,差不多快绝收了。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种子出了问题。这么大的种植面积,损失惨重啊!”王祥宝说,“种子的好坏是丰收的关键,像我们合作社如此大规模地种植,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丰收无望,甚至会‘倾家荡产’。” “我有个仙桃的朋友,他现在种地可真是‘放开了手脚。’”说起这个话题,王祥宝津津乐道,“配了种子销售信誉卡,他们那的人买种子从来都是很爽快的。”边说王祥宝边找来了一张信誉卡,信誉卡上标明了种子的品种、数量,购买人的姓名、村组,为的就是方便日后跟踪服务,了解种植情况。“这是我从朋友那儿要来的,想在我们这也尝试着做。” 在交谈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正如王祥宝一再强调的那样,“种子的好坏是丰收的关键”。“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整顿力度,从源头上堵住违法违规种子,厂家和销售商在销售种子时,也配上信息齐备的销售信誉卡。”王祥宝说,“指望种子市场真正得到净化,我们农民买种子才有底气。” 安徽涡阳县陈大镇老家村孙子富—— 请介绍得再明白点 孙子富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总共有1000多亩,去年的年景不错,收入让他比较满意,他觉得好收成首先要归功于好品种“良星66”、“济麦22”,“这些良种都是由支农部门牵头,由供种企业直接供应给种粮大户的,“在这方面我们比较省心,就算在市场上买,也很安全,我们这里的市场秩序很规范。” 明年是继续沿用以前的品种还是尝试新品种?对这个问题孙子富的回答是:“那要看明年六月份的麦收情况而定,我们的愿望当然是继续创高产,目前我们的一般地块小麦产量是每亩500公斤,试验地块肥水条件比较好,耕作管理更用心,亩产可达700公斤。” 展望今年,孙子富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政府能把相关的补贴提高点儿,这样,种粮大户的利益有更充分的保障,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另外更至关重要的是,种子质量监管服务得跟上,要让农民买得放心,种得安心,毕竟靠农民自己辨别什么样的品种好,什么样的种子质量高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政府帮农民把关,另外,供种企业要尽可能把品种的特性介绍清楚,像什么样的地方适用什么品种,品种要求的条件,品种的优点如何发挥到最好?供种企业提供种子是他们业务的主要部分,但详细的说明讲解也必不可少,这既满足了农民的知情权,也可以让他们在选择种子的时候更有主动性。 山东滕州市西岗镇栾庄村汪效伟—— 多方面发力护佑好品种 从2012年起,只要是正常年景,汪效伟的655亩玉米地就能有每亩400元左右的收益,农技站、农业局给大户发放自己繁育的玉米种子,这不是简单的发放,而是对大户的地块儿、生产能力、管理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说起去年的收成,汪效伟有些沮丧,他说去年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雹灾,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对于这样严重的灾害,好品种也不能幸免,若是一般的小灾小难,类似于“良星66”这样的品种完全没有问题。 谈起对未来的期待,汪效伟直言他盼望政府能加大对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首要的是增加喷灌设备,这比人工浇灌更能提高水利用率,再有他希望能降低一些土地承包费,随着土地承包费用和人工工资的不断上升,种粮大户的利润空间缩小,如果大家都因无钱可赚转而去经营经济作物,那么国家的粮食产量就难以保证了。 这几年土地流转的办法多了,速度快了,这是好事,但后续环节跟不上就体现不出土地集约经营的优势了,对我们而言,让我们觉得难办的不是种植面积增加了多少而是配套设施不完备,包括喷灌和收割。 当记者问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些直接粒收的品种?汪效伟说,目前他们那里还没有这类的品种,况且农民一般不愿冒险去尝试新品种,还是愿意选择一些传统的优良品种,当然,“如果经过了规范的试验、示范,我们也愿意选择那些省时省力稳产的好品种。” |
用“爆品思维”来做种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光在一年一年的春播秋种中川流奔涌,人类在一季一季的耕作收获中繁衍不息。种子,承载着无限的希望,回报着金灿灿的丰收。 种子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每年挑选起来最慎重的农资。随着科技的发展、品种的不断改良,近年来我国品种更新换代助推着全国粮食平均亩产量不断实现突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紧密相关,上世纪8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90年代推广紧凑型玉米,使水稻、玉米亩产分别提高了近100公斤。在粮食“十一连增”中,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国审品种的推广面积已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特别是两优系列超级稻品种以及郑单958、浚单20等高产玉米品种的推广,有力支撑了粮食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 不过,伴随着新品种不断刷新高产纪录、不断挑战生物极限,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品种的大田表现,农民产量。农民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农民爱种的种子才是好种子。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把互联网思维、爆品思维挂在嘴边上,饭店里做碗面都要规定面粉牌子、鸡汤熬制时间甚至端上桌时汤的温度,一碗面两个月卖出100万份去。对于种业来说也是一样,搞清楚用户需求、提供更好的体验才是一个品种的生命线,才是一个品种能否存活、能存活多久的终极手段。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品种才是农民说好的品种呢? 首先是适应机械化的种子。刚刚过去的2014年,与玉米来说,是一个潜藏着巨大变化与巨大机会的年份,而这个“潜藏”也许在今年,或者稍远一点的几年内,将在现实中引发新一轮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君不见玉米籽粒下机直接卖,谁还愿四处翻倒晒?”年末,一位种业圈子资深人士的调侃,点出了农民的需求,也戳中了玉米育种家和企业老总的兴奋点。机械粒收品种,被认为是继当年“先玉335”开创“单粒播种”时代之后,又一次玉米生产上的重大变革。可以想象,变“收玉米棒”为“收玉米粒”,对很多种粮大户来说,晾晒、储存、脱粒等环节的简便带来的效益有多大,他们会有多欢迎。 其次是适应轻简化耕作的种子。在科学家的实验田里,为了试验一个品种的极限产量,甚至会以一平方米一株的密度来种植,保持无遮挡的阳光与通风条件;也会对生长期全程监测,紧密追踪。但是这样精耕细作种出来的产量,对农民来说是不可能的。笔者在东北采访时曾经听说过,以前大机械还没有这么普及的时候,农民抢农时种玉米的时候,雇了人到地里一把一把的撒种子——只要种上就能收,至于种成什么样真的顾不上了。特别是当前,青壮年农民工进城打工、3860部队种地;或者农民边务工边种地,出现兼业化倾向,这些生产关系层面的新变化对种子也必然产生新的需求,一些“皮实”的种子、适应轻简化耕作的种子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 再次是抗逆性好的种子。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种粮大户几百亩以上的地,大多不会种同一个品种,所谓“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些大户直言保险系数高比产量高还要重要,所以,抗倒伏、抗病虫、抗旱抗风等产量相对稳定的品种是种粮大户首选的品种。(江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