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环境控制改变物种习性 记者探访驯化后的野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217
 

“归顺”的野菜

    埃及野菜,原产于阿拉伯半岛地区,据测定每百克含钙475毫克,被誉为高钙蔬菜,嫩茎叶质地爽脆、味道鲜滑。如今,这个非洲人最喜食的菜肴,已经成为舌尖上的“移民”,在我国多地种植。

    枸杞,原本生长在山野之中,《诗经·南山有台》中即有“南山有杞,北山有李”的记载,野生枸杞经筛选优种进行适应性栽培实验后,苦感降低,口感更好。

    埃及野菜和枸杞,所经历的过程,被称之为“驯化”。他们也分别代表了驯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新移民”漂洋过海,一种则是“原住民”下山入村。

    那么问题来了。野菜是如何被驯化的?品种性状发生了改变吗?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内的农众物联植物工厂,近距离接触经19代驯化之后的数十种野菜。

环境控制改变物种习性

    本报记者李飞缪翼

    所有的蔬菜,都是曾经的野菜。所有的野菜,也都可能成为蔬菜。

    今天我们饭桌上常见到的白菜、油菜,最初也是一种野菜,经过人类的驯化之后,他们可以进行批量种植,从而登堂入室,成为“菜篮子”蔬菜。

    沿着同样的路,今天的野菜,一经驯化并获市场认可,也能成为百姓饭桌上的常客。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现有的物种不是本来就有的,现有的样子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是从别的物种演变而来的。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在农众物联植物工厂,野菜的驯化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

    “品种驯化+植物工厂”模式

    说到为什么驯化野菜,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旭说:“原因有三:一是野菜对于光照强度的要求相对较低,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植物工厂的造价;二是野菜的附加值比较高,我们主要做高端蔬菜市场;三是消费者对野菜的认可度高,在市场上十分俏销。”

    再说到野菜种子的收集,“其实还是挺‘原始’的,每年六七八月,我们就满世界收集种子。香椿树摇一摇,种子就掉下来了。”姚旭不说,记者还很难想象到眼前这一排排娇嫩翠绿的香椿幼苗,都是“摇一摇”摇来的,“现在好多了,很多野菜都被我们驯化成功了,目前已经获得了40多种自留种。”

    驯化的过程并不简单。记者看到,农众物联植物工厂里的很多蔬菜都是水培的,其实,从不亲水到亲水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起初要将种子撒在沾水的手纸上,让它习惯有水的生存环境,这时手纸的湿度可能是50%。渐渐的,随着种子萌芽,对水的亲和性所有增加,这时,手纸的湿度会提高到60%、70%、80%……直到可以完全浸泡在水里养殖。当然,这还只是对湿度的把控。温度、营养液等都是环境控制因素不可或缺的。

    在工厂内,记者看到的都是多层栽培架,一层层摆放着的植物被日光灯及补光灯照着,室内的温度、湿度、营养液等植物所需的外在环境都被计算机精准地控制着。用姚旭的话说,“大田的植物是有什么吸收什么,植物工厂里的植物是想要什么给什么。”

    驯化是为了找参数

    “我们的蔬菜经过一代代试验,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七代,有的品种性状已经基本稳定,但有的还需要更多代试验,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品种根本无法最终实现驯化。”姚旭说,“驯化与转基因不同,是个长期的过程,且品种不会发生质的改变,只是通过环境控制改变作物的习性。”

    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培养其生活习惯十分重要。比如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几点室外活动,一切规律的形成都是对孩子驯化的过程。同样,想要让野菜归顺,就要找到最合适的环境控制因素。“植物工厂的环境可以做到恒温、恒湿,水培方式则可以实现恒定给予水份及养料。”姚旭进一步给记者解释,“每天10:00~15:00为日照最强烈的时间段,多数作物会应激性自我保护,暂缓生长。但植物工厂能给予其柔和的光、适量的养料,作物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般,得到全面的呵护,进而加快生长进程。”

    “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摸索的过程,一旦参数被找到,驯化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姚旭说,“这就意味着被驯化的野菜品种将更加广泛,消费者菜篮子将更加丰富。”

    反季节蔬菜由此来

    过去,白菜、土豆、萝卜一吃吃一冬天;现在,人们对于餐桌美味越来越崇尚。实际上,植物工厂的种植模式,正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来弥补时令菜品种少的缺憾。

    “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全遵循自然安全法则,品种不会改变,苹果还是苹果,荠菜还是荠菜。”姚旭说,“植物工厂内植物生长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这就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品种的习性。”

    众所周知,桃子不能保鲜是世界性难题。过去,别说冬天想吃桃子,即便是在盛夏,广东人想吃桃子也是不容易的。如今,将事先保存于冷库的桃枝放到植物工厂的“模拟春天”里,便可以实现冬日桃花开了。

专家分析

圣女果:就是没有完全驯化的番茄品种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驯化野菜安全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首先,驯化品种不是转基因。驯化只是一种改变物种习性的过程,驯化后的野菜依然是野菜,只是当野生量不能满足需求时,驯化后可以大量人工栽培。其次,驯化品种的营养成分可能较纯野生的有些不同,但差别微乎其微,口感也差不多,某些野菜品种驯化后的口感反而会有所改善。

    驯化品种不但安全而且可逆?是的。植物学博士史军说,比如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圣女果,其实就是没有完全驯化的番茄品种。“追溯到公元前500年,番茄还有着同樱桃比肩的苗条身材。直到番茄加入了蔬菜队伍,人们希望西红柿越大越好,选育大的番茄变成了目标。随后,不断地杂交选育,便驯化出了如今的大番茄。”史军说,“然而,老百姓开始追求营养与美味的时候,发现番茄的个头虽然大了,但是味道酸了,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也低了,于是开始‘忆苦思甜’。”

    或许我们现在吃的圣女果就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只是驯化来又驯化了回去。比如在最近的一些育种开发中,重新开始将那些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头樱桃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常规杂交重新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口感极佳的圣女果。

    郭柯

 

    LED灯下的香椿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用香椿作蔬菜的国家,民间素有春来吃香椿的说法。植物工厂里的香椿不再是树的模样,长出三五厘米就开始一对对地长叶片。现在好了,一茬茬的香椿,可以365天不间断供应市场。
 

 

    无土薄荷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气味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养心菜

    养心菜集观赏、药用、食用等多功能于一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盆栽于居室阳台,也可点缀于花坛和园林绿化区。作为蔬菜食用,是21世纪家庭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常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乌塌菜

    乌塌菜的叶片肥嫩,可炒食、作汤、凉拌,色美味鲜,营养丰富。每l00克鲜叶中含维生素C高达70毫克,钙180毫克以及铁、磷、镁等矿物质,被称为“维他命”菜而倍受人们青睐。
 

种子的驯化之旅

    今天,自然界里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其中有2500多种已为人类所食用,有150多种被驯化和栽培利用。除了野菜等蔬菜之外,我们经常食用的小麦玉米、小米等主要农作物,其种子的起源,其实都有着深远的故事……

    中国是稻米的故乡

    追本溯源,水稻起源于野生稻。野生稻广泛分布在亚洲和我国各个地区。现在已经查明,我国东起台湾,西迄云南,北到北回归线,南抵海南岛,都有野生稻生长和繁殖的踪迹。

    至于水稻的起源地,国际学术界素有争议。在诸锡斌等人所著《古今农业史话》一书中记载了以下几种观点:起源于华南;起源于云贵高原;起源于长江下游;起源于长江中游;起源于长江中游-淮河下游等等。以致有人认为水稻的起源可能是多中心的:既然适于栽培的野生稻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许多地方都有分布,那么栽培稻也就可能在许多地方较早地独立发生,而其时间至少距今1万年以上。

    小麦曾经历两次跃进

    在长时期的栽培过程中,一种跟一粒系小麦生长在一起的禾本科野草——野生二倍体的拟山羊草和一粒系小麦发生了天然传粉杂交,杂种经过染色体自然加倍,进化成为有28条染色体的四倍体二粒系小麦。这就是小麦进化史上的第一次跃进。

    在长期栽培过程中,有一种叫节节草的野生二倍体植物又跟二粒系小麦发生了杂交,杂交后代经过染色体天然加倍后,表现出穗大、籽粒多的特征,由此发展成为近代小麦的祖先——六倍体普通小麦。这是小麦进化史上的第二次跃进。

    哥伦布眼里的玉米

    1492年11月5日哥伦布在发现美洲大陆的同时,立即被田野里种植的高大而美丽的玉米植株吸引住了。他说道:“我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谷物,它的名字叫‘马希兹’。”

    公元15世纪末期,玉米从美洲引到西班牙、葡萄牙,以后又传遍整个欧洲。当时只是为一些贵族统治阶级作为庭院观赏植物。由于连年的饥荒和玉米良好的食用价值,到公元16世纪中期以后,玉米就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并且迅速成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公元16世纪,据传玉米是从陆路通过中亚,从海路经过南洋群岛引入我国的。

    谷子的祖先是狗尾草

    追本溯源,谷子的祖先就是狗尾草,它的植株形态和谷子十分类似。狗尾草在亚洲地区有广泛的分布,我国黄河流域尤多,我们的祖先最早把野生的狗尾草做为饲料种植,以后逐步驯化为今天栽培谷子的最早类型。

    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中,谷子居于首要地位。在两千多年前的著名农书《氾胜之书》里,谷子被列为五谷之首。公元6世纪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里,谷子仍排在五谷之首。直到明代以后,由于水稻、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甘薯引入,谷子的种植面积相对减少,但是谷子在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甘薯引入我国的冒险史

    16世纪末期的明代,福建省长乐县人陈振龙曾侨居吕宋(现在的菲律宾),他发现当地种植一种食用块根甘薯,是一种保丰补歉的备荒作物,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但是,当时的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严禁甘薯外传。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在公元1593年初回国的时候,把薯藤秘密地缠绕在航船的缆绳上,表面涂上污泥,巧妙地躲过了殖民者的检查,顺利通过关卡,安全到达福建。

    当年6月,陈振龙叫他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贡献薯藤,并说清楚甘薯的用途和种植方法,此后在福建试种成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