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118个超级稻品种有哪些?超级稻应如何认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5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浏览次数:5282
 

       截至2014年,由农业部冠名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共111个。数据来源:国家水稻数据中心

       宝典君:截至目前,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是118个,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库更新至2014年,因此以上列出的是111个超级稻品种。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
认定年份
审定编号
常规粳稻
武运粳27号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2014
苏审稻201209
常规粳稻
南粳4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4
苏审稻201207
常规粳稻
南粳505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4
苏审稻201114
常规粳稻
镇稻11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3
苏审稻201015
常规粳稻
扬粳4227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3
苏审稻200912
常规粳稻
宁粳4号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013
国审2009040
常规粳稻
武运粳24号
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1
苏审稻201009
常规粳稻
南粳4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1
苏审稻200910
常规粳稻
扬粳4038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0
沪农品审水稻2010第005号; 苏审稻200810
常规粳稻
宁粳3号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皖稻2009005; 苏审稻200809
常规粳稻
南粳44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0
苏审稻200709
常规粳稻
淮稻9号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7
苏审稻200607
常规粳稻
长白25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吉审稻2011001
常规粳稻
吉粳8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5051
常规粳稻
吉粳8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冀审稻2004002号; 吉审稻2002018
常规粳稻
莲稻1号
佳木斯市莲粳种业有限公司
2014
黑审稻2011005
常规粳稻
龙粳39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黑审稻2013011
常规粳稻
龙粳3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2013
黑审稻2011004
常规粳稻
松粳1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2013
黑审稻2011001
常规粳稻
龙粳2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9
黑审稻2008008
常规粳稻
松粳9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
2006
黑审稻2005004
常规粳稻
楚粳28号
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2012
川审稻2012010; 滇审稻200722
常规粳稻
楚粳27
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2007
滇审稻200522号
常规粳稻
连粳7号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2
苏审稻201008
常规粳稻
沈农9816
沈阳农业大学
2011
辽审稻[2008]204号
常规粳稻
千重浪
沈阳农业大学
2007
辽审稻[2005]157号
常规粳稻
辽星1号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2007
辽审稻[2005]135号
常规粳稻
沈农265
沈阳农业大学
2005
辽审稻[2001]85号
常规籼稻
中早39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3
浙审稻2009039; 国审稻2012015
常规籼稻
中早35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2
国审稻2010005
常规籼稻
中嘉早17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0
国审稻2009008; 浙审稻2008022; 鄂审稻2012001
常规籼稻
金农丝苗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
粤审稻2010018
常规籼稻
合美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0
粤审稻2008006
常规籼稻
玉香油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7
粤审稻2005013
常规籼稻
桂农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6
琼审稻2005012; 粤审稻2005006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
认定年份
审定编号
粳型三系
辽优105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2005
辽审稻[2005]125号
籼型两系
两优616
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
闽审稻2012003
籼型三系
宜优673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2012
滇审稻2010005
籼型三系
天优330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010
赣审稻2008023
籼型三系
Ⅱ优航2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7
国审稻2007020; 闽审稻2006017; 皖品审06010497
籼型三系
Ⅱ优明86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1012; 闽审稻2001009; 黔品审228号
籼型三系
Ⅱ优航1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5023; 闽审稻2004003;
籼型三系
特优航1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5007; 粤审稻2008020; 浙审稻2004015; 闽审稻2003002
籼型两系
两优6号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国审稻2011003
籼型两系
广两优27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4
鄂审稻2012003
籼型两系
广两优香66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2
鄂审稻2009005
籼型两系
丰两优香1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0
鄂审稻2006004
籼型两系
两优287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6
桂审稻2006003号; 鄂审稻2005001
籼型三系
珞优8号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国审稻2007023; 鄂审稻2006005
籼型两系
C两优华占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
鄂审稻2013008
籼型两系
两优038
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2014
赣审稻2010006
籼型两系
Y两优5867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2014
国审稻2012027
籼型三系
荣优225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国审稻2012029
籼型三系
03优66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1
赣审稻2007025
籼型三系
五丰优T025
江西农业大学
2010
赣审稻2008013
籼型三系
金优458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9
国审稻2008007; 赣审稻2003005
籼型三系
赣鑫688
江西农业大学
2007
赣审稻2006032
籼型两系
Y两优2号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14
国审稻2013027
籼型两系
Y优1号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6
国审稻2013008; 国审稻2008001; 湘审稻2006036
籼型三系
丰优299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5
湘审稻2004011
籼型三系
金优299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5
陕审稻2009005号; 赣审稻2005091; 桂审稻2005002号
籼型两系
准两优527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5
国审稻2006004; 国审稻2005026; 闽审稻2006024; XS006-2003
籼型两系
准两优608
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2012
国审稻2009032
籼型两系
深两优5814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
国审稻2009016
籼型两系
陵两优268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2011
国审稻2008008
籼型两系
陆两优819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2009
国审稻2008005; 湘审稻2008002
籼型两系
株两优819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2006
赣审稻2006004; 湘审稻2005010
籼型三系
盛泰优722
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
湘审稻2012016
籼型三系
H优518
湖南农业大学
2013
国审稻2011020
籼型两系
Y两优087
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
2013
桂审稻2010014
籼型两系
桂两优2号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
2010
桂审稻2008006
籼型三系
特优582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1
桂审稻2009010号
籼型两系
徽两优6号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1
皖稻2008003
籼型两系
丰两优4号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国审稻2009012; 皖品审06010501
籼型两系
新两优6号
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7016; 苏审稻200602; 皖品审05010460
籼型两系
扬两优6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9
国审稻2005024
籼型两系
新两优6380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7
国审稻2008012
籼型两系
两优培九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1001; 鄂审稻006-2001; 桂审稻2001117号; 闽审稻2001007; 湘品审第300号; 苏种审字第313号
籼型三系
Ⅱ优084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3054; 苏审稻200103
籼型两系
培杂泰丰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06
国审稻2005002; 赣审稻2006044
籼型三系
五丰优6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粤审稻2012011
籼型三系
天优361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3
粤审稻2009004
籼型三系
深优9516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12
粤审稻2010042
籼型三系
五优30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0
粤审稻2006059
籼型三系
荣优3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9
国审稻2009009; 赣审稻2006062
籼型三系
天优12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9029; 粤审稻2005022
籼型三系
天优99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6052; 赣审稻2005041; 粤审稻2004008
籼型三系
F优498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14
国审稻2011006
籼型三系
德香410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12
川审稻2008001
籼型三系
Q优8号
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2012
渝审稻2008007
籼型三系
一丰8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6020; 川审稻2004002
籼型三系
金优5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4012; 川审稻2002002
籼型三系
D优20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7007; 鄂审稻2007010; 皖品审06010503; 浙审稻2005001; 桂审稻2005010号; 川审稻2004010
籼型三系
Q优6号
重庆市种子公司
2006
国审稻2006028; 鄂审稻2006008; 湘审稻2006032; 渝审稻2005001; 黔审稻2005014号
籼型三系
D优5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3005; 闽审稻2002002; 川审稻135号; 黔品审242号
籼型三系
协优5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08; 鄂审稻2004007; 川审稻2003003
籼型三系
Ⅱ优16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00003; 鄂审稻008-2001; 浙品审字第195号; 川审稻(97)64号
籼型三系
Ⅱ优7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5
渝农发[2001]369号; 川审稻82号
籼型三系
Ⅱ优60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04; 川审稻2002030
籼型三系
5优8015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4
国审稻2010020
籼型三系
天优华占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2
国审稻2008020; 鄂审稻2011006
籼型三系
9优8012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3
国审稻2009019
籼型三系
国稻6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7
国审稻2007011; 国审稻2006034; 渝审稻2007007
籼型三系
国稻1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32; 赣审稻2004009
籼型三系
国稻3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5
浙审稻2004011; 赣审稻2004027
籼型三系
中浙优1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5
浙审稻2004009; 湘审稻2008026
籼型三系
金优785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2012
黔审稻2010002
籼型三系
Ⅱ优795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19; 浙品审字第378号
籼粳交
甬优15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3
浙审稻2012017
籼粳交
甬优12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1
浙审稻2010015
籼粳交
甬优6号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06
闽审稻2007020; 浙审稻2005020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的通知

  
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厅(委、局)和有关单位:

  为保证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我部对2005年发布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试行)》进行了修改。现将修订后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四日

附件:

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超级稻品种的概念和指标,规范超级稻品种的确认程序和方法,促进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超级稻品种(含组合,下同)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
  
  第三条 超级稻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指标要求。农业部通过认定,对达到各项指标的品种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第二章 超级稻品种指标
  
  第四条 超级稻品种各项主要指标如下表: 

区域
长江流域早熟早稻
长江流域中迟熟早稻
长江流域中熟晚稻;华南感光型晚稻
华南早晚兼用稻;长扛流域迟熟晚稻;东北早熟粳稻
长江流域一季稻;东北中熟粳稻
长江上游迟熟一季稻;东北迟熟粳稻
生育期
≤105
≤115
≤125
≤132
≤158
≤170
百亩方产量
≥550
≥600
≥660
≥720
≥780
≥850
品质
北方粳稻达到部颁2级米以上(含)标准,南方晚籼达到部颁3级米以上(含)标准,南方早籼和一季稻达到部颁4级米以上(含)标准。
抗性
抗当地1-2种主要病虫害
生产应用面积
品种审定后2年内生产应用面积达到年5万亩以上

  第五条 在省级(含)以上品种区域试验中,生育期与对照相近、两年平均增产8%以上的水稻品种,可进行一年百亩示范方验收;区试产量低于对照8%的品种,需进行两年不同地点的百亩示范方验收。北方粳稻在相同生育期内百亩示范方产量可在上表产量指标基础上降低20公斤/亩。
  
  第六条 上表中所列品种的区域、生育期、品质和抗性指标,均以省级(含)以上区域试验及品种审定相关指标为依据。生产应用面积需由省级(含)以上农作物种子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第三章 百亩方测产验收
  
  第七条 验收组织。百亩示范方测产验收由农业部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第八条 验收申请。由育种人在测产验收2个月前向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事半功倍提供在水稻主产区建立的测产验收百亩示范方的地点、面积、品种名称及特性、种植情况、预期产量等资料。
  
  第九条 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须由7名(包括农业部推荐1—2名)以上省级以上科研、教学、推广部门水稻科技专家组成,其中推广部门的专家不少于50%。验收专家实行回避制,即育种家和所在单位专家不参与自育品种的验收工作。
  
  第十条 测产程序。
  
  (一)生长情况考察。验收专家组对百亩示范方进行整体考察,了解长势平衡程度、抗性及与申报材料的一致性。
  
  (二)田块选择。须对百亩连片示范方田块编号,随机抽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
  
  (三)收割脱粒。对所选3块田每块进行实割500平方米以
  
  上。脱粒、去杂、装袋后过称,记录装袋数量和鲜谷重量,计算总重量(以“公斤”为单位,用W1、W2、W3表示)。 ,
  
  (四)丈量面积。由验收专家对实际收割面积进行丈量并记录(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用S1、S2、S3表示)。
  
  (五)测定杂质。每个实收田块随机抽取实收稻谷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称取去杂后的重量,测定稻谷杂质含量(以“%”为单位,用I1、I2、I3表示)。
  
  (六)测定含水量和空瘪率。每个实收田块随机抽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稻谷要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以“%”为单位,用E1、E2、E3表示)。再用水分速测仪进行水分含量测定,重复10次取平均值(以“%”为单位,用M1、M2、M3表示)。
  
  (七)产量计算。百亩示范方实际平均单位产量(以“公斤/亩”为单位,用Y表示)以实割各点产量(Y1、Y2、Y3)的算术平均值为该百亩示范方产量。计算公式为:
  
  Y1=(667÷S1)×Wl×(1-11)×(1—E1)×[(1—N1)÷(1—M)]
  
  Y2=(667÷S2)×W2×(1-12)×(1-E2)×[(1—M2)÷(1—M)]
  
  Y3=(667÷S3)×W3×(1—D)×(1-E3)×[(1-M3)+(1-M)]
  
  Y=(Y1+Y2+Y3)÷3
  
  M为标准干谷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第十一条 出具验收报告。验收专家组根据百亩示范方的实测产量、整体长势平衡程度、抗性等出具验收报告。
  
  第四章 超级稻品种审核与确认
  
  第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包括:
  
  (一)品种基本情况,包括规范准确的品种名称、父母本来源、育成单位、育成人、适宜种植区域、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
  
  (二)通过省级(含)以上品种审定情况,提供相关审定证明材料、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含抗性和品质鉴定材料等);申报品种须在审定后经过2年(含)以上的生产应用。
  
  (三)百亩方实测验收材料(含田块基本情况、生产管理措施、测产验收过程、验收专家组成员名单、测产结果及专家签字)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省级(含)以上农作物种子管理部门出具的示范应用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审核通过的申请确认“超级稻”的品种有关材料,以正式文件形式统一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第十四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种植业管理司联合组织专家,对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书面评审,达到超级稻主要指标要求并经专家评审通过的品种确认为新增超级稻品种。
  
  第十五条 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于每年年初进行一次,材料上报截止日期为上年12月31日。
  
  第十六条 超级稻品种名称中不得有“超级”等类似字样。
  
  第五章 超级稻品种的冠名退出
  
  第十七条 对确认为农业部超级稻的品种实行冠名退出制度,以农业部文件公告。出现下列情况的,不再冠名“超级稻”:
  
  (一)品种巳退出省级(含)以上农作物品种管理部门的审定登记。
  
  (二)品种在生产上暴露出重大缺陷,或因品种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三)品种确认为超级稻后3年内年生产应用面积最高不到30万亩。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05年印发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宝典君:噢,原来超级稻品种名称中不能出现“超级”字眼,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可以冠名“超级稻”。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