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飞文/图
农机与缓控释肥推广相结合的种肥同播技术,给山东很多地方的农民带来便利。近年“三夏”播种时节,他们不再使用旧式农具弯腰掘坑,不用顶着太阳间苗,还可以不再追肥。只要种肥同播机在田里一走,玉米种和缓控释肥料同时下地,这季玉米便已完成播种和施肥两道重要工序。走访种粮区,笔者发现种肥同播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农企合作推动的产物,最终成了农民共同的选择。
马庄镇今年近60%地块采用种肥同播
在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岱岳区土肥站站长马文丽说,去年马庄镇采取种肥同播技术的地块约为10%,今年大概接近60%,近年种肥同播技术发展迅猛。
种肥同播并非一朝一夕实现的,其背后是技术创新、人口转移、劳动要素价格上涨等因素演变的结果。在采访中,凡是用过种肥同播技术来夏播玉米的农民,都评价“很得劲”“忒省事了”,透着乡土气的赞扬格外鼓舞人。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间苗这一步,马庄镇种粮大户李宁计算后说,一个劳动力起早贪黑地干一天也就能弄3亩。现如今种10亩地,如果免去间苗环节,相当于为他省了3个工,农民播种的劳动量大为下降。
种肥同播在山东一些乡镇已近全覆盖
有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至少两次追肥环节,省了钱不说,还省去了追肥的工夫。村民之前种地,在小喇叭口期需要每亩追一次20斤左右的磷酸二铵,每亩要花费三四十元,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还得追一次七八十斤的尿素,每亩要花费七八十元。自从用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后,整个生长季节只需要用一袋缓控释肥,按照当时的肥料价格,每亩也就120元左右,和追肥两次的成本大至相当,省了一次追肥的成本。原先追两次要用100多斤肥料,现在只用一袋40公斤的缓控释肥就行,省了20斤肥料。但最省的一块来自施肥所花费的时间和工钱。李宁为笔者算了算,每亩地追两次肥至少要两个工,加上间苗的2~3个工,而利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每亩地至少为农民省下5个工。他说,前前后后能省一个月的工,这得省不少钱。
现在,农民种的玉米苗长得更旺了、产量更高了。岱岳区土肥站马文丽站长解释说,用了缓控释肥做底肥而不是后期追肥,出苗时的营养就跟得上,抗涝抗旱能力就强,而且缓控释肥的耐力很好,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
种肥同播技术推广现在山东某些乡镇已接近100%全覆盖,除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外,离不开缓控释肥厂商、农机厂商、机播手的协作,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接受与支持。可以说,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新型农业技术,目前各方已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的利益共同体,正让各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