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卖假种子利欲熏心 受惩罚追悔莫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2  来源:宁波日报   浏览次数:149
 

   案情回放:

  2013年某月,我市某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接到种植户施某、杨某投诉,称其种植的近百亩大豆,未能“种豆得豆”,几近绝收。经该县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深入调查,发现这一批大豆“种子”在黄某的安徽老家是作为食用大豆,之后冒充“种子”通过宋某、张某层层加价销售给种植户施某等。黄某不具备种子生产、经营资格,也没有受任何有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种子生产单位的委托,且其产品包装亦未附任何标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规定,认定该批大豆种子为假种子。鉴于该案所造成的生产损失较大,农业部门依法将此案移送公安部门。经公安部门侦查查明,为牟取不法利益,黄某、宋某、张某将明知是用于食用的商品大豆冒充大豆种子,销售给种植户施某等人,致使受损面积95亩,损失种植费用37050元。

  2014年,经某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黄某、宋某、张某销售假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其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构成销售伪劣种子罪。黄某、宋某、张某各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8个月不等,缓刑一年;并各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至9000元不等。

  案件评析:

  俗话说“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子”。种子是极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属于特殊商品。种业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对在我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作了明确规定。

  在本案中,黄某等人以食用商品大豆冒充大豆种子,其销售假种子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农业损失,已达到追究生产销售假种子罪的标准,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通过本案也提醒广大农户,购买种子要到有资质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不要购买散装的或无标签、无标识的种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种子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例由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提供)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