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甘肃金塔县制种产业蓬勃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曹福俊 李峰  浏览次数:108
 

  初秋时节,行走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中东镇王子庄村高效制种示范园区,片片蔬菜、座座温棚、行行架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丰收的景象。笔者被长势喜人的制种蔬菜、葫芦、葵花所吸引,制种产业带在这里已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葵花博士”搞制种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网室大棚排列在金塔县中东镇五分公路西侧,这些看似普通的网室大棚其实是金塔县金士顿种业有限公司的食葵杂交提纯繁育基地种植培育区。

  在基地上,每天都有两名中年男子的身影在网室里穿梭,或悉心指导工人务作,或精心查看葵花长势。他们就是金塔县金士顿种业有限公司专门从湖北和陕西聘清的专业制种人才,一位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科技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陈海波,他曾经跟袁隆平一起搞过水稻研究,另一位是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刘三朋。

  “陈博士他们经过几年的杂交、提纯和繁育,现在已经培育出了食葵新品种18个,其中5个品种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了,在全镇和周边乡镇规模达到了3000亩以上。1个品种还被专业机构进行了认证。”金塔县金士顿种业公司总经理郭耀红介绍说。

  中东镇是传统制种大镇,近年来,中东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大制种公司和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做大做强制种产业,目前进驻镇域发展制种产业的制种公司达到49家,制种专业人才280余人。该镇制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县制种及运输、企业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格局。今年,全县制种面积达到10.1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4%。预计可实现收入3.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制种产业的收入可达3280元,制种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荷兰熊蜂”忙授粉

  近年来,金塔县通过外引内联建基地、产销抓订单、高效创精品、科技促提质等措施,使制种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金塔县去年在网棚西瓜制种授粉时,个别农户使用了县农技中心实验推广的熊蜂授粉增产技术,不仅节省了用工费用,还大大提高了西瓜的坐果率,亩均增产达10%以上。尝到农业新技术应用甜头的农户们,今年在大拱棚制种种植中,使用了熊蜂授粉等多项农业科技技术。“今年我种的制种作物,不但使用了熊蜂授粉这一项技术,还同时使用了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好几项新技术,今年的制种长势非常好。”金塔镇上杰村农户闫琴说。

  试验数据表明,熊蜂授粉的果实产量比人工激素授粉的产量增加20%以上,网棚西瓜制种熊蜂授粉后产量可提高10%以上。由于熊蜂授粉的果实品质好,售价自然比一般的品种高,也易销售,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内强外引”增活力

  近年来,金塔县大力发展制种产业。按照“基地示范、科技支撑、机制创新、龙头带动”的产业发展思路,主攻蔬菜良种繁育,采取土地流转、土地租赁、合同订单三种形式,发展制种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技术、物资的投入,鼓励支持制种基地形成连片种植,规模发展。通过制种基地建设引导制种农户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由常规制种向杂交制种方向转变,促进了全县制种产业健康发展。

  依靠气候、土壤和灌溉优势,金塔县瓜菜制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已成为河西走廊国家级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纠正不正当竞争,规范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制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截至7月底,在县内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达到65家,其中33家承接有国外订单,全县对外制种面积共2.3万亩,占制种总面积的23%,涉及品种和组合160多个,预计出口种子110万公斤,收入1.4亿元,占制种总收入的35%。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