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气象 » 正文

秋雨绵绵扰西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8  来源:中国气象报  浏览次数:129
 

  进入9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少雨期,然而西南很多地方却是“天无三日晴”。据气候专家介绍,每年的秋天,在我国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往往会出现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这种现象被称为华西秋雨。

  秋雨为何钟爱华西之地?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资料显示,今年华西地区于8月24日正式进入秋雨季节,较常年平均时间偏早7天。秋雨开始后,华西秋雨监测区每天都有降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呈“北少南多”态势。截至9月13日,大部地区降水量普遍有50毫米至100毫米,其中监测区南部包括四川大部、重庆西南部、贵州大部和湖南南部等地降水量为100毫米至2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华西秋雨监测区北部降水偏少20%至80%,而南部降水则偏多20%至50%,四川东南部、重庆西部、贵州大部、湖南南部等地降水偏多50%至100%。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介绍说,华西秋雨主要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秋季,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在西南气流的作用下,将丰沛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与此同时,来自高原北侧或我国东部的冷空气频繁南下,与滞留在华西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锋面活动剧烈,这种状态在秋季经常出现并且稳定维持,因而形成冷暖空气稳定的对峙状态,造成连续降雨。此外,由于秋季太阳辐射减弱,地面热力条件较差,降雨一般没有夏季强烈,雷电活动也相应较少,因此,更多表现为持续的阴雨天气,这便形成了华西秋雨的局面。

  虽然今年以来雨水每天都坚持“打卡上班”,但通常华西秋雨的降水量少于夏季,强度也弱于夏季。华西秋雨最显著的特征是雨水连绵、持续时间长;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是很大。曾有人以文坛上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例进行类比,认为“夏季雨水属于豪放派,气势汹涌、滂沱而降;而华西秋雨则属于婉约派,浅吟低唱、缠绵悠长”。

title
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制图/翟劲松

  秋季多雨利弊皆有

  绵绵的秋雨对农作物生产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高级工程师赵珊珊介绍,一般来说,持续连阴雨的天数越长,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连阴雨可造成晚稻抽穗扬花期的冷害;也可使棉花烂桃,裂铃吐絮不畅;秋雨多的年份,还可使已成熟的作物发芽、霉烂,以至减产甚至失收。同时,秋雨还会影响来年作物的产量。此外,连绵不断的秋雨还易使城镇出现严重内涝,局地出现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交通日常出行也会造成影响。

  不过,华西秋雨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可以预防来年的春旱。特别是对西北一些较干旱的地区来说,这时地温较高,土质结构比较疏松,雨水能够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可保证冬小麦播种、出苗,同时土壤的蓄水保墒,也可减轻次年春旱对各种农作物的威胁,故有农谚“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的说法。

  虽然华西秋雨是常见的气候现象,但其年际变化较大,有的年份不明显,有的持续时间则会长达一月之久。

  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典型的华西秋雨出现在去年,其强降水造成部分江河水位上涨、农田被淹、城镇出现严重内涝,局地还遭受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此次灾害共造成四川、陕西、湖北、重庆、湖南、贵州、云南7省(直辖市)789.7万人受灾,48人死亡,27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2.1万公顷。

  虽然2014年的华西秋雨造成的损失为近5年来较重,但孙冷表示,根据华西秋雨综合强度指数来看,其强度仅能排在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6位。(中国气象报记者 徐文彬)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