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机收 田头卖粮
《 农民日报 》( 2015年10月19日 08 版)
编者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曾经寄托了无数农民对丰收的期盼。如今,在“工钱”越来越高的农田里,能够直接收下“万颗籽”,彻底告别“掰棒子”、“剥皮子”、“脱粒子”式的玉米收获方式,成了农民们新的愿望。
玉米收获季,本报记者分赴河南、山西,现场直击玉米籽粒机收,跟踪关注那些在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环上做文章的种企。
请看详细报道——
制图:王澎 |
像收小麦一样省事 范亚旭本报记者张培奇 10月9日,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军张村玉米试验田内,晚收的玉米棒子已经撑开了玉米皮,一台玉米籽粒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地头的一台大型玉米烘干设备正在紧张运行。这是在河南省农业厅组织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籽粒收割备选玉米品种进行实打验收的现场一幕。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瓶颈在于籽粒收获,能否实现玉米机械籽粒收割的关键点是品种的选择。“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要求具有早熟脱水快、坚秆硬轴、抗病广适、易脱落、站秆力强、脱落率低的特征。”河南省种子站研究员邓士政介绍。 除了适宜机收的种子以外,农业机械补贴增加,农民对于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期望,让玉米机收的势头比较旺盛。“对玉米品种要进行水分率、杂质率、破籽率等测试,选择出脱水快、灌浆快、熟而不倒的品种才适宜机械籽收,之后还要配套烘干设备,这样农民机收才踏实。”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刘小文说。 “推广玉米机械籽粒收割测产超过郑单958对照值601公斤/亩以上,破籽率在10%以内的品种共十个,其中迪卡667破籽率只有3.2%,水分含量27.25%,这个品种是最接近机收标准。”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黄淮海区域栽培专家李潮海宣布实打验收的结果。 |
李潮海介绍,通过测产验收还得出破籽率与水份存在非绝对的关系,同时,与品种的脱粒性状有很大关系,这就要对机收标准进行更加全面地考虑。
一直以来河南省在玉米育种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邓士政说,籽粒机收品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生产种植方式等来选育、品种率先全国,随着配套的机械完善3-5年机收可以逐渐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普及。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长汤其林介绍,河南省玉米收获的比较早,一般离真正成熟提前一周多的时间,这一项就损失10%的产量,而机收要求玉米晚收相对就增加了产量,其次机收可以随收随播,种植周期短可以保墒,最重要的是减少了劳动力、节约成本。玉米发展一要增加种植密度,二要攻破机收难关,此次召开的现场会对玉米机收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作用。
宇玉30:一棵都没倒 本报记者李竟涵 “9月30日晚上刮大风,阵风七八级,好多树都被刮倒了,我担心得一晚上没睡,天一亮就赶紧去田里看,结果我种的‘宇玉30’。”10月10日上午,在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子昌村的玉米地里,孟州市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胜利告诉记者。 扛过一场大风,他的口气里又多了几分劫后余生般的喜悦和自豪:“看我这一穗穗玉米长得又匀又齐,就像一个个清秀的美人。”在秋日阳光照耀下,一株株金黄的玉米紧密排列,果穗朝下低垂,等待收割。记者拿起一穗玉米仔细观察,明显比其他品种更为细长,果穗长度也基本相同。 经过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测产,实收面积1.78亩,籽粒鲜重1016.4公斤,含水率26.1%,破损率5.7%,折算14%含水率后实际亩产为870.9公斤。 机收玉米品种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却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就是如何抗倒伏。“有的机收品种产量高,但种密了容易倒,种得稀又影响产量,‘宇玉30’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子昌村农民倪天平今年种了20多亩“宇玉30”,还在推荐周围村民种,“不用特殊管理就有1600斤的亩产,有了实际感受咱们才能说这个话。”“不仅要高产,稳产也很重要。如果不抗倒伏,产量再高也没用。”对张胜利来说,“宇玉30”更吸引他的优点也是稳产。 秋乐种业市场部经理徐晓琨说:“9月份的全国种子双交会我们也有一片展示田,当时遇上强对流天气,刮了两次大风,还下了一场冰雹,都没什么损失。而且成熟的果穗倒挂,也能防止积存雨水,玉米脱水快,有利于机收。”秋乐种业总经理李继军介绍,这个品种是他们和山东一家企业合作,用了八年时间选育出来的,2014年通过国审,今年就已经成为企业的主打品种之一。 眼下国内玉米市场不景气,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到农民收益和种植积极性。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李立秋说:“进口低价玉米的冲击是一个重要原因,低价是因为成本低。我国玉米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品种是第一位的。有了增密度、抗倒伏、硬度高的好品种,才能实行机械化,降低成本,让农民在同等条件下获得更多产量和收益。”未来机收玉米的选育方向如何?李立秋说:“一是要向粒收方向攻关。另外,只有简化种植管理、适合机械化,才能更好地推广。” 联创808:测产就测农民种的地 本报记者李国龙 10月6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西刘村的一块玉米地,经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测产,农民梁兆星种植的4.4亩玉米新品种“联创808”亩产折合干籽1543.3斤,籽粒水分26.3%、籽粒破碎率7.5%。他兴奋地说:“我用的是老办法,没有进行特别管理,就获得了这个产量”。 在这块地的周围种满了药材,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和别人一样种药材,他告诉记者:“种药材管理起来麻烦,自己年纪大了,但地还得种,无意间听经销商说这个品种能够直接收粒,就种了这个品种。” 顺着玉米籽粒收割机割过的玉米茬,记者还能清晰看到没有腐烂的本版制图麦茬子李飞,地的南头还有一个小:房子,地的中间偏东的畦田坝附近还有一个直径1~2米水泥堆起的水井防护罩。 费这么大劲,邀请了这么多专家,找一块示范田来测产,效果应该会更好,也更好组织,为什么要在这块地里测产呢?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义波说:“示范基地里的玉米经过精细管理,精心呵护的玉米产量自然会高,但这样的产量不能代表农民地里的产量。” “要找一块真真正农民种的地测产。”王义波说,“这块地并没有在种植前安排,而是在召开现场观摩会前期,通过经销商随机找到的。” 我国农业是在“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的,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谢瑞芝介绍,玉米生产尤为严重,实现节本增效的全程机械化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术途径,目前,我国玉米的机械化水平仅有60%左右,主要的瓶颈是在收获环节,收获环节只有50%的机械化水平,其中80%以上是穗收,20%左右能实现粒收,收粒比收穗节省100元,比人工收节省200元。 8月11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玉米机收、烘干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作为重点突破方向之一。 据王义波介绍,联创种业在不断推出适宜机械籽粒直收玉米品种的同时,将推动经销商种药肥种管收一体化,快速控股优秀经销商,2015年对经销商奖励玉米割台120台,大规模推动粒收发展。 |
华美1号:试验中锁定粒收目标 本报记者王澎李国龙 整个十月中上旬,“华美1号”玉米品种成了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的焦点。 晋北雁门关外,朔州市怀仁县河头乡王庄村的农民胡一生,今年种了6亩玉米,这6亩玉米是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华美1号”玉米品种,目前正在参加生产试验。 10月15日,胡一生的玉米田里热闹非凡,山西省农业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太原市种子管理站、太原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测产验收组,对胡一生的6亩“华美1号”玉米单交种进行机械化粒收。 该验收地块在4月25日播种,地膜覆盖,种植密度5556株/亩。用“中收-新疆-6”小麦收割机配“沃德”玉米割台进行粒收,实收面积1.306亩,籽粒鲜重1682.5公斤,用PM8188水份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为24.5%,按国家贮粮标准含水量14%折合实际亩产1133.4公斤/亩,籽粒破损率4.4%,落粒率0.254%。 胡一生对于自己玉米地今年的产量相当满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整个种植过程从翻耕铺膜播种,到施肥打药浇水,再到最后的籽粒机收,每亩地的投入成本在660元左右。“我的玉米一斤粮大概卖到0.8元左右,这样算来,每亩地能的收入在1100到1200元之间。” 玉米机械粒收之后,可以极大地节约劳动力。为胡一生收割的农机手使用的是改装之后的小麦收割机,他告诉记者:“通过机械粒收收获玉米,一亩地一般只需要15分钟,每台机器每天可以收获30多亩,每亩地收取农民80元钱,刨去机器折旧、人工费用和油费,每亩地能收入30多元钱。” 玉米籽粒收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在田间地头直接卖粮。“现在的农民大都怕麻烦,都愿意直收籽粒后直接卖粮。”祁县富源玉米贸易公司董事长李革非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收购玉米籽粒后直接烘干入库储存,比原来收棒子节省了大量中间环节,平均每亩地可以节省人工费用150元左右。对农民而言,籽粒机收之后,玉米杆被粉碎还田后,通过打捆机打捆回收,农民每亩地卖秸秆还可以收入150到180元。”据了解,回收的玉米杆一部分用作饲料,还有一部分用来发电。 在胡一生的玉米田测产前一周,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和禹州市新大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河南禹州举行粒收玉米发展趋势及难点研讨会。 上午,在河南省禹州市钧台街道办事处花园村五组的150亩地里,专家们对“华美1号”品种进行了现场考察,0.98亩实打验收,亩产干籽1749斤,下午该品种的选育目标就成为了探讨的热点话题。 “试验密度超过5500株时,与其他品种相比,这个品种的产量和后期脱水就表现出了优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潮海说。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郭庆法也表示,抗倒、耐密、矮秆是这个品种的突出特点,一种育种目标的发展总要有品种先开路。 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在玉米机械粒收发展的大趋势下,要求玉米收获时含水量尽量低,要么是研发早熟玉米品种,而早熟与高产又有矛盾,还是要小麦给玉米让路吗,要是“让”会不会又影响小麦的产量?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欧行奇选育品种就瞄准了这个难点:“我们选育的品种现在可以解决小麦晚播不高产的问题,实现晚播稳产或高产,这样就可以为玉米后期成熟脱水留下更长的时间。” “机手的作业水平对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换个机手就会发生多处缺苗的情况。”既做种子代理,同时还是种植大户的王新洲说出了自己对农机手作业水平的困惑。 “机械播种中,如果机器和机手不一样,后期的产量可能会相差10%,特别是现在的玉米籽粒收割机,机器调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籽粒的破碎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东兴进一步分析了这个问题,他回答说,这不仅仅是找一个好机手的问题,收获机代表国家农业工业机械水平,收获机的研发还有待提高,还得需要3~5年的时间才会出来性能更好的机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