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兵团七十一团籽粒直收现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漯河市临颖县试验基地籽粒收获现场
玉米籽粒直收比人工收获亩均降低成本约100元、比机械摘穗降低成本约50元,并且可避免人工、机械摘穗收获在拉运、晾晒、脱粒过程的损失以及霉变问题,提高玉米产品质量。玉米籽粒收获还可同时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减少因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本报记者李亚玲文/图
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作业的重要环节,需投入劳动量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目前我国玉米收获基本有三种方式:一是人工收获果穗晾晒后再脱粒;二是机械收获果穗后再晾晒、脱粒;三是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玉米籽粒机械收获,就是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果穗剥皮、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作业,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农业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机械收获的面积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从“收穗”发展为“收粒”,被认为是继玉米“单粒播种”之后又一次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
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介绍,玉米籽粒直收比人工收获亩均降低成本约100元、比机械摘穗降低成本约50元,并且可避免人工、机械摘穗收获在拉运、晾晒、脱粒过程的损失以及霉变问题,提高玉米产品质量。玉米籽粒收获还可同时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减少因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推广玉米籽粒机收作业,成为农民节本增效、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籽粒收获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已经普遍采用,但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还在起步阶段。李少昆研究团队在2010年起,先后在全国各大玉米产区60多个点开展了玉米籽粒机械收获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工作。在试验示范过程中,曾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熟期偏晚、籽粒成熟度差、后期倒伏,品种不适合籽粒收获,没有合适的收获机具,收获质量低,收获后的籽粒没有烘干、收储条件、没有相关评价标准等。研究团队针对各种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试验研究方案、制定统一的品种评价指标和收获籽粒质量评价标准,帮助示范区合作社、大户购置和调配收获机具,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田间观摩会和技术培训会,积极宣传现代玉米生产理念和玉米籽粒机械收获技术,保证示范和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目前,限制我国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机械收获质量有待提高。一般来说,评价玉米籽粒收获质量的指标包括:收获后籽粒的破碎率、杂质率以及田间的落籽、落穗率等,而这些都与玉米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李少昆研究团队在田间获取了上千组试验数据,总结出适合籽粒收获品种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育期短、成熟时籽粒含水量低。目前市场主栽品种在正常收获时期水分含量高于籽粒收获最佳含水量(25%左右),在收获过程中籽粒破碎率高,商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特别是黄淮海夏玉米区,由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玉米生长期受限,对适宜籽粒机械收获的品种要求更高。
2.后期抗倒伏能力强。在机械化收获的条件下,倒伏的玉米会造成直接的产量损失,但过去,基于人工收获,我国玉米育种界注重前期的植株抗倒伏能力,而对后期抗倒伏能力的重视不足。玉米品种在成熟期后的抗倒伏能力普遍较弱,无法适应机械化收获的要求。
3.更加适宜密植。密植增产已经被大家所认同。但是,随着种植密度加大,则会大大增加人工收获的劳动时间、强度和成本,而机械化籽粒收获技术的应用,消除了密植品种在生产操作中的障碍。
如何推广玉米籽粒直收这项新技术呢?李少昆说:研究团队集成以玉米增密种植、单粒点播、机械追肥、籽粒直收、秸秆还田、全成本核算为核心技术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被农业部遴选为玉米主推技术,为玉米籽粒收获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5年秋季,研究团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新疆等全国13个玉米主产省(市、区)组织了32场玉米籽粒收获现场观摩会,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当然,玉米的籽粒收获绝对不是简单的品种特性的改变,还需要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配套产业的方方面面以及产业政策和行政措施的调整、改变、配合和支持,比如籽粒收获机械、秸秆处理机械、配套产业能力、粮食收储流程和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