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灾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常见灾害之一。我国北方地区有漫长的冬季,气候寒冷,冰天雪地。冰雪灾害是北方冬季的主要自然灾害。白灾是指发生在冬季北方草原牧场的冰雪灾害。民谚有“瑞雪兆丰年”之说,因为冬季积雪对农业有利。其实,冬季积雪对草原牧场同样有利:积雪对牧草的越冬起到了保温作用;待到来年春天积雪融化水又可滋润草原大地,成为促使牧草萌芽返青的举足轻重的因素;积雪还能给缺水的冬季草原送来宝贵的生活水源,解决了牧民和牲畜的饮水、生活用水问题。
然而,物极必反,假如冬季降雪过多,积雪过深而掩埋了牧草时,便致使草原形成冰雪灾害。由于此时草原环顾四周满目白雪皑皑一望无际,故牧民们形象地称之为“白灾”。
白灾的主要危害在于过厚的积雪掩盖了牧草,牲畜无法扒开雪层吃草。有时,积雪虽不是很厚,但密度过大,甚至积雪的最表层已结了冰,结果不仅阻碍牲畜觅食牧草,还会划破牲畜蹄腕,造成冻伤。总之,饥寒交迫导致牧畜瘦弱多病、母畜流产、幼畜成活困难,牲畜的死亡率大增。而且,过多的积雪给牧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困难,如交通受阻、与外界联系断绝、压损棚舍等。
1977年10月26-30日5天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乌兴察布盟北部降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雪。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降雪范围之广,都破了当地的气象纪录,其中降雪量最大的锡林浩特气象部门测得的降水量为58毫米,超过了当地同一时段前17年降水量的总和。
牧区普遍积雪厚达0.5~1尺,部分地区积雪1~2尺。大雪封路而断绝交通,草原成了一片茫茫雪海。积雪高顶羊的腹部,羊群行走尚且困难,更无法觅食。气温也比同期下降了5~6℃,此后的两个月里还不断出现降雪天气,致使白灾持续为害。虽经政府组织积极救灾,但终因白灾范围过广、持续时间过长,还是造成了重大损失。仅锡林郭勒盟的死亡牲畜数便高达300万头(只),人员也有冻死、冻伤。
1989年早春在青海省南部的海南、果洛、北海、黄南、海西5个自治州普降大雪,2月中旬至4月不到80天的时间内共有30多个降雪日。其中有19个县的2亿多亩草场被大雪覆盖,大约8000多万头(只)牲畜受到饥饿的威胁,牧民的生活也因此非常困难。这场白灾是青海牧场解放以来灾情最重、损失最大的一场自然灾害,数以百万计的牲畜在这场白灾中被活活饿死或冻死。
白灾实质上主要是牲畜的饥荒之灾,由此又造成了对牧民生产、生活的损害,因此防御白灾为害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建立饲料饲草基地,储草越冬备荒。有了足够的草料储备,就不怕积雪暂时封草了。二是加强牲畜的棚舍,牲畜就不怕白灾肆虐了。三是加强牧区气象预报工作,使牧民与白灾的斗争能提前做好准方 钧备。四是调整牲畜群的结构,使各种牲畜合理搭配,也能提高畜群抗白灾能力。马的破雪采食能力强,羊较差些,牛更差,如果将马、羊、牛混合编群,当积雪封草时先放马食草,再放羊,最后放牛。这样有利于各种牲畜食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灾对畜群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