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亚”系列玉米 帮农民“抢”时间“抢”积温 本报记者李竟涵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怎样的品种是适合的?10月底记者在黑龙江采访时,发现品种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以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为例,“德美亚”系列的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28.9万亩发展到了2015年的199万亩,其发展的秘诀就在于时间。对于黑龙江的玉米种植户来说,时间格外重要。这里春旱严重,只有及时收获玉米、起垄整地才有利于保证土壤墒情,保障第二年春耕的顺利进行。而“德美亚”具有成熟期短、脱水快等特点,能够满足当地农民种玉米“抢”时间、“抢”积温的要求。 “抢”时间不仅靠早熟,还有劳动效率的提高。“德美亚”系列脱水快,让它更适合籽粒直收。黑龙江北安农垦富龙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淑英说:“过去得掰棒子,运回家放一个冬天,到了春天再脱粒、晾晒、卖粮。占场地不说,粮食还不能变现,压资金,直接影响到第二年播种。”而现在都是机械收获,直接脱粒直接卖,四五百亩地一天就能收完,用当地农民的话说:“有的人钱都花完了有的还没见到钱。” “德美亚”系列的推广让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大幅增长,2013年玉米种植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对此,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说“首先是因为在黑龙江省真正适合粒收的品种只有德美亚系列;其次“德美亚”让原来不能种玉米的地方能种玉米,原来能种的产量更高。” 记者手记 记者采访时正值国家玉米临储价格刚刚下调,当地农民普遍表示今年的收益受到影响。但目前缺少其他高产高抗的替代性作物品种,种玉米仍然是回款最快、最省事的作物。而且在当地也存在越区种植现象,盲目以延长生育期换取产量,反而使玉米不能正常成熟,品质大打折扣,效益也受到影响。 现在提倡种植结构调整,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应回归理性,根据各地的热量、降水等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科学选择合适的品种,才能保证收益最大化。企业也应加大力度研发早熟、耐密、适合机收的品种,为农民提供更多选择。 “想要收成好,明年就种它” 本报记者李飞 福建北部邵武市,人称闽北“林海粮仓”。 “我种了几十年的稻谷,水平绝对没的说,但今年就是没种过这个‘隆两优华占’。”沿山镇“隆两优华占”观摩现场,村民陈清童告诉记者,今年他种的品种遭了病害,收成不算好,“明年我那十几亩地,也得种这个品种。” “隆两优华占”是亚华种业培育的最新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以其高产、抗病、优质、抗倒等众多优势,赢得了专家和农民的一致好评,2015年一举通过了国家和多地审定。 “这品种分蘖力好啊!”“穗粒一粒搭着一粒,这一穗至少三四百粒!”观摩现场,“隆两优华占”大放异彩,叶青籽黄,煞是好看,经销商们下田看禾,赞不绝口。 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由22户农民各自按常规栽培技术种植出来的“隆两优华占”,更真实地反映了该品种的田间表现。连片展示田里,“隆两优华占”株型中集紧凑籽黄叶绿、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强有效穗多、抗性优异高产突出,头季亩产超过800公斤。 据了解,“隆两优华占”是由隆平高科亚华科学院杨远柱院长选育的超高抗、超高产、超优质、超抗倒两系水稻新品种,中抗白叶枯病,耐高温、低温能力强。2013年长江下游中稻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8.3%,平均亩产、增产幅度、稻瘟病抗性均居6组77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14年春季海南种植1.5亩,亩产931.39公斤。 记者手记 和闽北农民聊一聊,就能体会到水稻对他们有多重要。吃稻米,酿米酒,就连在城市扎下根来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也习惯于让农村老家亲戚们给自己种上两分水稻。但是,福建依山傍海,闽北山多地少,峰岭耸峙,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十分明显,气候复杂多变,对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等综合表现要求极高。过去,闽北农民没少吃稻瘟病的苦头。今年,超高抗、超高产、超优质、超抗倒品种“隆两优华占”的育出,给当地农民送了一份大大的礼物。 为种植结构调整出把力 本报记者缪翼 近年来,许多地方缺水干旱,倒逼着种植结构调整。因地下水超采而“沉降”的河北,自然更加注重节水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节约用水,为此,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用了大半辈子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 “‘张杂谷’系列品种,不用灌溉也能增产,同时几乎不消耗地下水。”这一点让赵治海十分得意,现在他们选育出的“张杂谷”耐旱性都非常好。 赵治海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试验数据:在甘肃敦煌年降水39毫米、年蒸发量3200毫米地区,播前只浇80立方米水,此后可一生不灌溉,配合地膜覆盖技术,“张杂谷”能达到亩产400公斤;在宁夏黄河灌区,种植“张杂谷”不用灌溉,亩产可达500公斤;在新疆和河北省黄骅市只要能种植棉花和葵花的盐碱地上,试种“张杂谷”亩产可达400公斤~500公斤。 今年9月中旬,赵治海从山西省神池县测产回来时告诉记者:“神池县向来旱,但没想到今年实在是太旱了,当地的玉米基本绝收。”赵治海大呼惋惜,往年的5月~8月生育期,还能有个180毫米的降水量,而今年更是少得可怜,才80毫米。 “即便在干旱年份,谷子仍可获得正常年景约70%的产量。而‘张杂谷’的适应能力还在不断增强。”赵治海庆幸的是,谷子受到的影响不算大,表现还算乐观,有地膜的依然能达到每亩600公斤,没有地膜的也能达到二三百公斤。 记者手记 就在上个月,地产大佬任志强在天猫上开卖“任小米”,月成交8640笔;再看店内宣传语“沙漠节水小米,防治土壤荒漠化”。 随着“任小米”的热销,赵治海让“张杂谷”热起来的心愿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推动“张杂谷”变热的原因,归根究底是人们理念的改变。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有着绝对的必然性。因此,对于诸如“张杂谷”这般高产、节水、耐瘠的作物品种,不但是育种家的未来方向,更将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 |
“冀张薯12”马铃薯 亩产超7000公斤的高产品种 □□本报记者王蔚萍 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战略实施的第一个年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了多少?产量怎样?寒露前,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沽源县种丰农业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郭明。郭明兴奋地说,今年的“冀张薯12”表现优异,不单河北,甘肃那边也不错,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郭明刚刚接到甘肃临洮县农技中心的喜报,说是他们4月份从沽源调种种植的“冀张薯12”,亩产量超过7000公斤。有资料记载,国内马铃薯亩产最高纪录出现在山东肥城,数据是每亩6500公斤,但该地区种植的是国外品种,“冀张薯12”可是咱自己的品种,能达到这样的产量,非常不容易。郭明说,河北的“冀张薯12”收获比甘肃略晚,根据长势和测产,他们那里的产量也非常乐观。 据郭明介绍,“冀张薯12”的主要种植区域在河北的张家口、承德、围场等地,面积不少于10万亩,这几年“冀张薯12”的推广速度超出预计,沽源前年只有3000亩,今年已经发展到1万亩,本来还打算多种些,只可惜搞不到足够数量的种薯。 “冀张薯12”的种植大户都知道这个品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抗旱、抗晚疫病,大薯率特别高(150克以上的即为大薯),3斤多的大薯很常见。郭明说:“沽源每年引进马铃薯品种10多个,就‘冀张薯12’表现最好,今后我们就主推这个品种,而且根据试种经验,这个品种在甘肃、内蒙的长势更好,非常适宜在冷凉地区推广。” 记者手记 据了解,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000多万亩,鲜薯产量9500多万吨。近几年,马铃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平均亩产已经由前些年的600多公斤增加到现在的1139公斤,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实行马铃薯主食开发战略,扩大面积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在这方面,“冀张薯12”可算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高产品种有了,如何将更多更好的种薯提供给农民,这是种薯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让农民省心的品种不愁卖 □□本报记者王澎 “今年家里的8亩麦田可打了不少麦子呢。”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丁楼村6组徐春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粮价不行,每亩将近1300斤的产量还是很不错的。”徐春平说,今年是他连续第三年种植“周麦27”,“我们村一半以上都种这个品种。” 事实上,不仅仅在河南,在安徽西部的阜阳、亳州等粮食主产区,“周麦27”已经成为当地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这个品种具备很好的丰产性,连续3年稳定高产,很受经销商和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负责安徽区域推广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中种联丰公司副总经理韩业伟告诉记者,依托“周麦27”的品种优势和中种集团的品牌优势,加上扎实的试验示范、现场观摩和高产攻关实打验收、直供农户等销售模式创新,这一品种近两年在皖西北等适宜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快速蹿升。 品种育成人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殷贵鸿告诉记者,今年黄淮麦区小麦生产面临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发生较重,收获期降水等严重威胁,但“周麦27”依然表现得非常突出,从我国两大小麦主产省——河南和安徽不断传来平均亩产744公斤和758.5公斤的捷报。 记者手记 为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产量特性固然是必不可少的考量指标,而绿色增产概念的提出,使光、热、水、肥等资源利用率高的品种将越来越有优势。综合市场、生态和生产新常态等多方面因素,未来高产、稳产、广适、抗倒、抗寒、抗病、耐旱、优质、适合机械化作业等多种特性缺一不可。 除了品种自身过硬,配套的农技服务也必不可少。如今种子市场看上去像是各类种子百家争鸣,但实际上拼的却是种子公司的售后服务。 加工企业青睐,农民更爱种 本报记者李国龙 在大家心目中,山东省胶州市最有名的当属“胶州大白菜”,记者8月初采访本是奔着大白菜去的,而在采访中,却发现了胶州的加工干辣椒制种也是全国领先的,与新疆隆平高科红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所研发品种的推广面积已经占到全国同类品种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说到胶州干辣椒,本地人可能知道的不多,但胶州辣椒育种在外边那是响当当的。”时任胶州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朱伯良说。 在这些辣椒品种中,当属“红龙13”名头最响,作为红安种业的当家品种,其选育地在胶州,胶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徐明振带领着育种团队从零开始,经过自留自用、提纯复壮、杂交制种3个阶段,实现“三系”配套杂交制种,“红龙13”因具有丰产、抗病、易晒干、色素含量高等优势,在全国干辣椒产区迅速推广。2014年在全国销售数量达到1.5万公斤,是当年国内外销售数量最多的干制辣椒品种。 胶州市的辣椒产业中间弱,两头强,辣椒育种强,本地种植少,干辣椒加工企业多。身居辣椒加工企业聚集区,胶州辣椒育种团队很清楚什么样的辣椒受欢迎。“我们的育种目标是高色素、高辣度,这样的品种企业喜欢收,农民喜欢种。”徐明振说。 记者手记 胶州本地辣椒种植面积不多,但胶州辣椒育种强,而这根源是胶州有很多干辣椒加工企业,也就是说干辣椒企业喜欢收的品种就是品种的选育方向。徐明振抓住了这个方向,潜心选育干辣椒品种,所选育的品种推广面积占同类最大。“红龙13”以及后续的系列品种,主要用于干辣椒加工,而干辣椒虽不是主要蔬菜种类,但徐明振和“红龙13”的故事告诉我们,根扎市场的育种人,了解市场,按市场需求选品种,这样的品种还会愁推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