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短板亟待补齐——
果蔬穿“棉衣”胶袋卖断货
□□本报记者付伟
小陈在广东省徐闻县开了一家土产杂货店。听说“世纪寒潮”要来,他早早就开始忙着备货。不过,让小陈意外的是,寒潮过境那几天,店里最“走俏”的,不是取暖器等“大物件”,而是一摞摞普通的胶袋。“一些人开口就要上千个,半天就卖断货了。”小陈说,一打听才知道,这些红色塑料袋被套在菠萝、青椒等上,成为了这些果蔬的御寒“棉衣”。
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是重要的“北运菜”输出基地。当地农民在冬天有利用温润气候和闲置农田种植蔬菜、水果的习惯。反季节的“时间差”与露天种植的“低成本”,鼓起了不少人的腰包。然而,正是由于大棚等设施建设比率远远低于北方的冬种蔬菜区域,在徐闻,突如其来的寒潮也往往会让不少菜农措手不及。
黄生今冬种了几十亩青椒,寒潮到来前几天,看到手机上接连收到的来自省应急办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提醒防范短信,尽早开始防范,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通过采取套袋等方式,黄生种植的青椒已经恢复了元气。而更让他高兴的是,受寒潮天气影响,青椒收购价格不但摆脱低位徘徊的局面,同时,在春节旺盛需求的刺激下,短期内上升势头十分强劲。“现在的价格只要还能支撑一周,我的菜便可全部脱手,也能安安心心过个好年了。”黄生说。
不过,相对于“逃过一劫”的黄生,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的不少蔗农就没那么幸运了。凄风冷雨吹袭之下,曾经郁郁葱葱的甘蔗林已是横七竖八、狼藉一片。有蔗农将现场图片发上朋友圈,并开出了“每人5元任砍任拿”的诱人价格,希望能尽可能挽回损失。而在惠州市的一些乡镇,异常天气让甜玉米、马铃薯、草莓等正处于生长关键阶段的果蔬出现减产乃至绝收的情况。
目前,广东省防总、农业厅等部门已经派出多个工作组奔赴重点地区指导低温雨雪灾害防御和灾后复产工作。同时,农业保险机构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定损理赔。
“相对于应对台风和洪涝的丰富经验,广东要赶快补齐防寒这块短板。”广东省人民政府特聘参事钟韶彬认为,此次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虽然不如2008年严重,但也再次为广东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寒灾防御能力的擂起了前进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