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金芹
农资人都知道,今年的春季化肥市场有多难做,大家的利润都在缩水。按理说大家应该回归理性,加强自律,只有价格相对稳定,大家的利润才能有所保证。但恶意竞争还是一如既往地任性。就说这年复一年的地膜价格大战吧,大家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危害,但谁也不肯罢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每年春季为了能够带动复合肥的销量,农资经销商纷纷打地膜价格大战,尤其是对一些团购的客户,只要复合肥买的多,本来进价50元/捆的地膜,竟卖40元/捆,还有的卖到35元/捆。县级农资经销商如此搞,乡、村的农资零售商也随即跟上。据一位农资零售商告诉笔者:他虽然反对这种做法,但大气候就是这样。人家这样搞你不去搞,你的门前就很难留住客户,连个进来看的都没有,你的化肥卖给谁?
就今年的化肥利润来说,农资经销商不看好:农民的购买力明显下降,尤其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值下降。很多农民觉得今年的农产品价格下降这么大,就误认为化肥的价格也应该下降。如果你出的化肥价格一旦要高了,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就会失去市场。所以今年的化肥利润会很小,地膜再这样一砸,真是雪上加霜。
如果说砸地膜,对于经销商来说,可以从化肥的量上来弥补这块损失,而对于村级零售商商来说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他们面对的是零散的客户,自然就会吃不消。就笔者所在的村而言,每人0.8亩耕地,一般家庭每年种一亩多地的花生,多的种到二亩多,很多户只买一捆地膜一袋复合肥。如果每捆地膜赔本10~15元,一袋复合肥能出多少利润?只能会出现倒挂。如果农户一次买两袋以上复合肥还能基本上保本,但这样的客户却很少。如此一来,村级农资零售商怎么能吃得消?
如果村级零售商不这样卖,身边的客户自然就会跑到镇或县加入到团购的行列,这样就会又白白损失了部分市场份额。如果村级零售商想生存,就得虚高复合肥价格,或是铤而走险,在农资质量上做文章:要么进劣质地膜,要么进不达标的化肥,要么就进“山寨版”。这样他们虽然面临着被打假的风险,但当生存真正面临困难的时候,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使人变得孤注一掷,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
看来只有农资经销商和零售商需要加强合作沟通,加强行业自律,正确引导农民理性消费,才能逐渐培育出一个健康的农资市场,也才能真正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