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结构调整 品种先行

农民日报 》( 2016年05月09日   05 版)

     编者按

    近日,《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公布,根据规划,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是“两保、三稳、两协调”,粮棉油糖菜等作物均有所涉及。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优化品种结构,使之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加法减法一起做,打好结构调整的“组合拳”。来看看种业人士怎么看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

市场出难题 科企巧应对

    ◎◎品种选育,既要面向适宜机收籽粒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更要面向以“节水节肥节药”为核心的节本增效可持续生产方式

    ◎◎将工匠精神贯彻到新品种的研发过程中,才有机会建立起优秀的品种研发体系,培育出可以真正提高农民收入的好品种

    ◎◎青贮玉米种子企业必须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使种植和养殖两方面都获得较好的效益

    □□

    本报记者王澎缪翼李国龙

    去年11月,农业部制定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在此次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巩固提升玉米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春玉米,以及黄淮海地区低产的夏玉米面积,大力推广适合籽粒机收品种,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

    “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玉米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镰刀弯地区主要种植的都是早熟品种玉米,这些地区的玉米种子销售成了问题,但也给大豆、薯类、杂粮、青贮玉米等提供了机会。”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说,“这几个作物的育种是薄弱环节。一方面要加快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脱毒种苗的推广工作;另一方面杂粮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加工也需要加强,饲草种子选育也是‘短腿’,过去重视不够。对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此次的五年规划中,“品质”与“效益”两个词多次被提及,在以前产量与农民的种植效益直接挂钩,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品质与效益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在玉米生产突出的问题是库存大、成本高,质量欠缺,市场竞争力不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说,“优良的品质是效益的保障,所以现在的主导方向调整为‘提质增效’,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卫生品质等几个方面。首先是商品品质,重点是提高容重,降低水分,控制霉变粒等;营养品质应重点发展高淀粉,玉米的定位即是高淀粉能量型作物,提高淀粉与高产相辅相成不矛盾。但对效益而言,产量是基础,仍很重要,还要产量与效益兼顾,只不过现在比以往更重视品质了。”

    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玉米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镰刀弯地区首当其冲。对于众多经营籽粒型杂交玉米的种子企业和从事大田杂交玉米育种研发的科研院所而言,好似“凛冬将至”,紧跟形势做出市场定位和科研方向的调整至关重要。“在玉米育种研发上,应更加强调以生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品种选育和审定也不应一个模式一刀切,也应多样化。对于籽粒用大田玉米来说,既要面向适宜机收籽粒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更要面向以‘节水节肥节药’为核心的节本增效可持续生产方式,因此在密度上就不应该一刀切,既要有适宜高密度种植的高产型品种,也应有适宜中密度耐瘠薄的节水节肥经济型品种。同时还要加强优质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的育种研发。”赵久然说。

    种子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而农民的首要目的是增收。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籽粒玉米相较其他作物,从增收角度将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效益’这一核心,也就是‘增收’与‘降支’两个方面。”吉林德丰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坤说,“将育种方向从‘增产’向‘增收’方向转变,提升品种抗逆性,形成以‘单位面积产量’为标尺的评估标准;‘降支’的核心是变革传统的玉米种植作业模式,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尤其是籽粒直收为代表的先进的作业模式,确保玉米在种植过程中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品种宜精不宜多,育种研发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至关重要。“种企不能继续满足于每年新增了多少个新审定品种。”李继坤说,“将工匠精神贯彻到新品种的研发过程中,才有机会建立起优秀的品种研发体系,培育出可以真正提高农民收入的新品种,好品种。”

    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种业的冲击不言而喻,然而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种企和科研院所抓住机会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与众多经营籽粒型杂交玉米的种子企业相比,以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为代表的一批青贮玉米种子企业就迎来了巨大利好。“随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公布,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光省说,“首先要做好宣传、引导和普及工作,现在大多数农牧民对青贮玉米的作用了解还不够,对经济效益收益方面没有直接的体会。其次,要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青贮玉米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涉及种子销售部门、种植农户和养殖业,作为我们种子企业必须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使种植和养殖两方面都获得较好的效益。”丁光省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青贮玉米研究及推广的扶持力度,“对于一个新兴的玉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应该从扶持收购环节扩大到种子的生产与种植环节。种子是农业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品种优质高产直接关系农牧民的经济效益,要想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必须从优质高产的品种上下功夫。”

玉米调减种企怎么办?

将适合全程机械化的早熟品种种植区域南移

    □□本报记者王澎

    新的种植结构调整规划中,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的玉米成为了调减重点,这让众多以杂交玉米为主要经营项目的种子企业“压力山大”。如今,种企如何才能顶住压力,紧跟形势呢?记者采访了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

    问:新近发布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五年规划中,要求调减籽粒型玉米种植面积,就种企而言,如何应对这一调整?

    刘显辉:首先,要充分发挥产品优势,根据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求,将适合全程机械化尤其是适合籽粒直收的德美亚系列早熟品种种植区域南移,使其在这些积温高、种植条件更好的地区推广,发挥更好作用,生产出质量好、含水量低、容重高的好玉米,提升粮食生产质量,增加农民收益。其次,要加大对常规水稻和大豆等自交作物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垦丰种业在常规水稻和大豆方面的研发优势,研发和推广更多适合黑龙江省以及东北地区种植的优良自交作物品种。此外,加强在青贮玉米、饲料玉米以及油菜等经济作物的合作开发,促进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调整。

    问:此次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种企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种企在这轮调整中怎么突出重围?

    刘显辉:对于种企来说,主要的困难是此轮调整政策出台得比较快,给企业调整的时间很少。当然,我们肯定会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及时进行调整。

    首要调整的是研发育种方向,加大水稻、大豆以及其他适合种植结构调整区域种植的作物的育种研发力度,争取早出品种,出好品种。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及服务水平,努力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除了业务调整外,我们还将加强资本运作和产业布局,借新三板融资平台优势和国家鼓励种企兼并重组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快推动种业资源整合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

    问:对于大部分经营两杂种子的企业而言,籽粒型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使企业利润、效益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新形势下种企怎么办?

    刘显辉:新形势下,企业首先应继续加强两杂作物品种的研发,培养更好的新品种,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单位收益;其次是及时调整补充水稻、大豆、青贮玉米、油菜等其他作物优良品种,满足种植结构调整的需求;第三是要加强对用户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打造以全方位终端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体系,树立品牌形象,占领细分市场,不断延伸和拓展新业务。

    问:粮豆轮作的恢复,意味着大豆种植面积将会增加,然而国内大豆基本都是常规种,很难像杂交种那样保证企业的利润和收益,种企该怎么办?

    刘显辉:大豆面积的增加确实对公司收益造成一定影响,但垦丰种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为响应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公司将发挥大豆育种科研实力优势,培育更好的大豆新品种。现在已有一些品系表现出高产优质的特性,审定推广后将会使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从而带动大豆种植的收益水平的提高。我们将通过为农民提供优质大豆品种和种子,在确保农民增收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
 

向需求端要效益

    田冰川

    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公布后,顺应大趋势调整战略布局、育种研发和市场推广可以让企业在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

    与库存压力较大的玉米相比,小麦和水稻这两类口粮作物供需相对平衡。对于小麦和水稻,种企要开展品种选育推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高水平商业化育种平台。育种方向上顺应农业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趋势,集合高产、优质、高抗和轻简化、低投入等品种特征,实现绿色增长。

    玉米正处于非优势区种植面积缩减和消费需求升级相叠加的阶段,将加速品种的优胜劣汰,这对于种企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从市场需求上看,一方面,种植环节的轻简化,要求玉米品种具有适合机械化籽粒直收的特性;另一方面,与稻麦相比,玉米的下游产业链更长,产品种类更丰富,加工仓储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专用化特征。如果企业能够把握住新的市场需求趋势,推出高产稳产、适合机械化种植和具有良好加工消费性能的玉米品种,将可能抢占品种更新换代的先机。

    如今,种业的需求导向日趋明显,下游消费市场对上游育制种产业的拉动力也越来越大。产业链延伸与整合将是种业企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包括种子在内的农业投入品效益受到农产品价格市场化的挤压。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未来十年,世界粮价都可能处于低价运行的状态。我国面临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巨大压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市场化变革势在必行。这将进一步增加种业企业的运营风险,压缩投资回报空间。在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应向需求端要效益,通过弥合需求端和供给端的鸿沟实现生存和发展。未来,种业企业必须贯通农业全产业链的“大农业”战略视角,实施纵向战略合作,甚至投资并购整合“大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最终实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完美匹配。

    除了需求端带给种业的拉动力外,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将成为种业乃至农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产业升级要求种企高效率地满足市场高标准和多样化的需求,必须不断提升育种效率、通量、规模,实现精准育种。为此,企业需要尽快实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以便快速响应产业发展需求,推出聚合优质、高抗、适宜机械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性状与高产性状的作物新品种,实现绿色农业和效益农业。

    (作者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应兼顾口感和营养

    □□本报记者王澎李国龙

    “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的战略规划、育种方向、推广策略一直立足于消费者需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主要经营蔬菜种子的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所以我们在应对这轮种植结构调整时,推出的系列品种在满足商品性和抗病性的前提下,又以高品质高营养很好地适应了消费结构的升级需求。”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也更加看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就蔬菜育种而言,在保证商品性和抗病性的前提下,我们把口感和营养价值当作选育品种的基本条件。”张晓升说,“此外,产品的标准化只有经过规模化的种植才能满足,这样我们提供的品种必须在未来尽可能低地消耗劳动力,同时尽可能满足规模化生产。”

    有了品种还不够,还要经过推广,才能打开市场。“在市场推广方面,首先要积极和大的种植合作社、农场合作。然后,努力同种植用户一起打造高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品牌,做种植业链的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张晓升说,“面对这次种植结构调整,我们不是做很多的调整,而是坚持我们当前的育种方向和服务理念,我们很有信心有能力能给消费需求和种植者提供优质、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

品种展上看趋势

    日前,由中国园艺学会、中国种子协会蔬菜种子分会、山东省寿光市政府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寿光)设施蔬菜品种展,展示了国内370个单位的辣甜椒、番茄、茄子、黄瓜、西葫芦、甜瓜6类蔬菜的2730个品种,反映了目前我国蔬菜育种的最高水平。各类新品种在重视产量和抗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口感和营养价值的提升。图为设施蔬菜种植大户和育种专家参观蔬菜品种展。本报记者于洪光摄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