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文博)近年来,我国进口棉花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白皮书显示,2015年全国进口棉花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据统计,品级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14.72%,较2014年同期(12.95%)上升了1.77个百分点,品级降级跨度从0.5级到4级,121批次的进口棉花降级率高达100%。长度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6.65%,较2014年同期(4.31%)上升了2.34个百分点,23批次进口棉花降长率达100%。马克隆值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3.19%,较2014年同期(4.16%)下降了0.97个百分点,18批次的进口棉花马克隆值不符合率高达100%。纤维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4.84%,较2014年同期(3.86%)上升了0.98个百分点,19批次的进口棉花强力不符合率达100%。在进口到货重量方面,重量短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检验发现有84.47%的批次短重,总体平均短重率0.80%。
2015年,在国内库存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国棉花进口量仍高达176万吨,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和非洲等世界产棉国家和地区。与国产棉相比,特别是在国家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之前,进口棉花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棉花持续高位进口和国内棉花库存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进口棉花大量涌入,加之质量堪忧,不仅影响了我国棉纺企业的利益,冲击了我国棉花市场秩序,也对我国棉花生产和棉农利益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口棉质量的口岸检验管理,维护国内产业的正当利益。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近1/3,近年来棉花播种面积连续下降,但产量仍保持在550万吨以上。据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研究员唐淑荣介绍,国内棉花质量近年来逐步提高,国产高品质棉花能满足国内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随着我国对提升棉花品质的重视,棉花主产地新疆等地区从种子挑选、栽培模式、棉花加工和运输等方面进行改进,近年来国产棉内在质量整体得以提升。新疆等地区生产的优质棉花资源也成为一些生产中高端产品的棉纺企业的选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