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种子,一看经营手续,二看产品包装,三看农资产地,还要索取票据,保存好包装,如果发现定不准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反映,维护权益。”“三夏”将至,在唐河县桐寨铺镇肖堰村农民家中,该镇农资监督管理员正在讲授农资真假识别常识。
当前正是农资需求旺季,为切实管住、管好、管牢农资市场,有效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唐河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因地制宜、扫除死角、不留盲区”,抓住准入、交易、售后等关键环节,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动、部门联动、社会推动、服务促动”的农资市场监管机制,为全县农民筑牢农资消费“防火墙”。
堵源头:把好生产第一关
近日,走进唐河县9个农资生产企业,会发现在企业大门口和灌装线上都安装上了一个个崭新的监控摄像头,这是该县源头预防的“法宝”之一。
“通过监控平台的建立,我们可以有效地监管到企业进货、储存、生产和销售情况。”唐河县质监局局长王雷告诉记者,除此之外通过审核企业年报,建立专门的“经济户口”档案,及时更新监管动态资料,做到对农资企业底数清、数据实、情况明,确保农资经营主体合法规范。
“职能部门的监管对我们产品质量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只有严监管,质量有了保障,才能得到农民朋友的信任,而信任就是我们企业的衣食父母。”河南中农丰达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中农丰达系列水溶肥、叶面肥系列、复混肥系列等农化产品之所以能够辐射3000多万亩农田,就是以其卓着的质量名片,博得农民朋友及绿色食品生产部门的青睐。
找准头:电子监管来“亮剑”
“刚才抽检的化肥中有虚假宣传,已经追踪到卖货的商家,等下我将商家的准确地址发给你们。”在唐河县农资电子监管中心,监管员李凯正在给城区执法大队打电话。接到通知后,执法大队迅速赶往了现场。这一快速反应来自于唐河县的农资监管电子制度。
“你看,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准确、快速查到任意一农资销售点的购进和销出农资商品的‘来龙去脉’。”李凯介绍说,以前农资企业商品数量多、登记台账难、台账保管难、资料收集难、整理装订难等问题一直是农资监管的挡路石,如今,通过互联网对全县农资产品质量追根溯源,农资产品变得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主体可溯源、质量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监管一下子顺畅多了。
除了农资监管电子制度以外,针对农资经营中存在的索证索票不到位、经营台账不健全等现象和问题,该县在农资经营户中推行农资备案“一票通”制度,有效避免了农资批发商把每一个品种的手续多次印发至零售商,简化了索证索票手续,降低了经营户的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增加了经营户的社会信誉度。
敢出头:“李逵”出手揪“李鬼”
“没有营业执照,不给正规发票,你的种子再便宜也不要。”在昝岗乡大树李村,有“维权李逵”之称的村民李旭对上门推销农资的商贩这样说。
为确保农资安全,唐河县聘请和培训了一批“维权李逵”,通过村广播站、宣传栏、居民墙体,积极向广大农户讲解、张贴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识别知识。在各农资销售场所,指导农资经营户设置农户购买农资提示牌,提醒农户在购买农资时,认真查验农资经营户的有关证照是否齐全,向农资经营户索要农资商品信誉卡、合格证、销售发票等。
如今,在唐河县的22个乡镇里,不仅设立有消费者权益投诉站,还有300多名“维权李逵”活跃在维权打假一线。这些“维权李逵”和投诉站逐步形成覆盖城乡、上下联动、高效便民的农资消费者维权网络,有力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据悉,今年以来唐河县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800余户次,抽检疑似不合格产品10多个品种,查扣了一批假劣农资,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曹国宏通 金少庚 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