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旱地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不怕重蹈大豆覆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4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49
 

  人民网武汉5月22日电(记者蒋建科)我国油菜也能实现机械化收割了!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在湖北省黄梅县举办的旱地油菜周年绿色增产增效新技术集成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通过科研大协作、大攻关,建立的油菜----棉花周年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生产效益显著提高,预计油菜和棉花每亩纯效益分别达422.8元和605元,全年纯效益达1027.8元,比传统棉油套栽模式增加纯收益651.8元,增效1倍,显著提升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研究员介绍,针对我国油菜生产水平和比较效益低、农艺农机融合度差的制约瓶颈问题,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命题“油菜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建立”项目,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牵头,联合多家单位,重点开展“油稻”、“油菜-玉米”、“棉油”等轮作制机械化条件下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经过近5年攻关,先后在长江中游主产区建立了12个千亩以上面积的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基地,推进了油菜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与应用,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推动我国油菜生产的竞争力显著提升。2013年以来,云梦、公安、襄阳、黄梅等大面积油菜“五化”(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示范,油菜生产成本从传统的每公斤超过5元,逐渐下降到2.0元上下,逐渐接近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国的直接田间生产成本(1.5-2元),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现场会上表示,通过大面积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我国冬油菜产区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与2011年相比,2015年湖北全省机播水平从不足5%提高到26%,机收水平从3%提高到41%,居全国冬油菜主产区第一。江汉平原、云南罗平等地区机播机收达到80%以上,机收实现了从云南到湖北的跨区作业。

  陈萌山说,新型旱地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为当前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样板,现场示范显示度好,技术创新性强,组织协同性高,增收增效效果好,农药肥料施用量进一步减少,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现场专家们认为,新型旱地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可以有效防止油菜成为“第二个大豆”,重蹈国内大豆市场被进口转基因大豆几乎全面占据的覆辙。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