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降雨影响品质 新麦价格预计将双线运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2  来源:中华粮网  作者:张荣胜  浏览次数:122
 

       随着各地小麦收获的加快,新小麦上市量不断增加。由于新小麦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收购观望者较多,购销活跃度不高。陈麦延续购销清谈,偏弱的市场基本有价无市。国家临储小麦继续高位投放,成交已连续出现4周下滑。

      值得市场关注的是,5月下旬以来主产区阴雨天气频繁,造成部分地区新小麦质量、产量不同程度受损,同时也使得的本就严峻的今夏小麦收购难度进一步加大。

      阴雨天气频繁造访,新麦收获质量受损

      5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持续降雨的影响,湖北、江苏 、安徽及河南部分区域新小麦产量、质量受到不利影响,部分地区均反映小麦水分、不完善粒、赤霉病率较高,等外粮比重较大。

      从当前南方麦区已上市的小麦质量来看,贸易商普遍反映并不乐观,湖北、河南、安徽部分地区小麦均出现赤霉病粒、病斑粒和不完善粒超标的现象。上年夏收期间这部分小麦滞销情况就相当突出,个别地区还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当前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所关心重点已不是国储仓容够不够的问题,而是今年能有多少达标小麦可以进入托市收购的问题,不达标小麦上年的曲折购销经历或会再现市场。

      对今年小麦产量,有市场机构认为,由于5月下旬以来小麦产区多次出现了降雨天气,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大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造成已成熟的小麦大量倒伏,小麦产量和质量可能会双双下降。

      新麦质量参差不齐,麦价重心上行困难

      目前新麦上市已有20多天时间,从各地的收购情况来看,今年新小麦价格不仅普遍低开,而且市场购销活跃度不高,新麦价格上行走势相对缓慢。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当前市场供需压力较大,收购情绪不高,尤其市场各类主体不敢收、不愿收;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因收获期间阴雨天气偏多小麦质量偏差,政策性收购受到影响,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低于预期。

      监测显示,尽管近来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四省已启动了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但各地小麦价格大多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当前河南周口扶沟水分14容重750小麦收购价1.05元/斤;平顶山叶县水分13.5容重760小麦收购价1.09元/斤;开封兰考水分14容重770-780小麦收购价1.10元/斤。安徽安庆望江地区容重760-770水分14的小麦收购价1.04元/斤;阜阳颍上地区水分14、容重750-770的小麦收购价格在1.05元/斤。山东泰安东平水分14容重770的小麦收购价1.13元/斤;枣庄台儿庄水分15容重780-790的小麦收购价1.10元/斤。江苏新沂及周边地区市场上新麦收购价格大多在104-105元/斤;湖北襄阳加工企业收购不完善粒指标在13%以下,水分在15%以内的小麦价格在1.10元/斤左右,不完善粒指标在15%以上的收购价格不到1.00元/斤。

      市场预计,受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受损的影响,低质小麦将会像上年一样拖累小麦市场的整体行情,市场价格的重心上提困难。

      陈麦价格稳中偏弱,面粉麸皮涨跌迥异

      按照往年惯例,新麦上市陈麦价格多会出现下滑,今年行情也没出现例外。当前山东济南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00-252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2500-252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2420-246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进厂价2420元/吨,局部较上周末回落10-20元/吨。5月份以来,部分地区陈小麦进厂价格已回落20-60元/吨。

      5月中下旬以来,随着面粉气氛的升高,制粉企业订单减少,面粉市场价格出现下滑。当前河北石家庄面粉出厂价3120元/吨,河南郑州面粉出厂价3120元/吨,山东济南面粉出厂价3160元/吨,江苏徐州面粉出厂价3080元/吨,安徽宿州面粉出厂价3080元/吨,较5月上旬的价格下降了30-80元/吨。

      与此相反,由于制粉企业开工率下降、供应减少,再加之下游生猪养殖景气度回升,麸皮价格却快速上涨。当前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1220元/吨,河南郑州麸皮出厂价1260元/吨,山东济南麸皮出厂价1220元/吨,江苏徐州麸皮出厂价1260元/吨,安徽宿州麸皮出厂价1300元/吨,5月中旬以来麸皮价格已累计涨幅达260-380元/吨。

      受副产品价格明显回升的影响,5月下旬制粉企业加工效益明显改善,部分企业加工利润预估已开始扭亏为盈,但进入6月份以来,由于面粉价格下滑加速,制粉企业加工又大多陷入亏损之中。

      临储继续高位投放,成交再度进入冰点

      随着新小麦的不断上市,由于价格较低,企业重点转向新小麦收购。再加之面粉消费逐渐进入季节性淡季,加工企业采购陈麦积极性不高。5月中下旬以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量就开始持续降低,进入6月份以后表现则更加明显,临储小麦拍卖成交已连续4周下滑。

      6月7日,国家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投放249.62万吨,成交1.36万吨,较上周减少2.44万吨;成交率0.55%,周比下滑0.98个百分点。

      6月8日,国家临储进口小麦拍卖共投放美2号软红冬麦49331吨,实际成交8380吨,周比增加1880吨;成交率16.99%,周比提高4.08个百分点。

      汇总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2014年产政策性小麦拍卖累计成交738.03万吨。其中,江苏省累计成交435.15万吨,安徽省累计成交149.55万吨,湖北省累计成交36.83万吨,河南省累计成交116.49万吨,山东省全部流拍。

      市场认为,由于国家临储小麦拍卖价格较高,新陈小麦价差较大,再加之部分制粉企业将一些新小麦搀兑用于加工,预计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很难再出现新的变化。

      托市收购陆续启动,提振作用或打折扣

      按照以往的规律,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启动以后,受此带动各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小麦价格大多快速上行,市场“跳跃式”行情屡见不鲜,但去年这种行情并没有出现。目前主产区6省已有4省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估计随着山东、河北小麦收获的加快,新小麦的上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两省的托市也会相继实施。笔者认为,国家托市收购的陆续启动,有助于市场购销的活跃,但对市场的提振力度已较以往大大降低。

      一方面,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价格已连续3年维持不变,这说明随着粮食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策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在不断减弱,价格市场化预期因素正在影响购销主体的行为。上年夏收期间国家托市收购预案启动的时间可谓较早,且启动的范围也较大。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小麦市场整体弱势格局始终没有改变,以往托底的最低收购价基本成为市场收购的“顶部”价格,“逢托必涨”市场运行模式已经打破,事实上最低收购价已难以对市场托底,部分地区小麦价格跌破托市价已成为新的常态。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性小麦收购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质量偏差的小麦难以进入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据反映,受天气及病虫害的影响,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并不理想,有的地方甚至低于上年水平。受质量的影响,由于部分小麦难以达到收购标准,质差粮源仍会游离于托市收购之外。近期中储粮和粮食部门明确,托市收购小麦必须是2016年生产的等内品,不得擅自放宽收购标准。小麦不完善粒要严格控制在10%以内,赤霉病小麦病粒超过3%严禁收购入库。市场预计,随着托市收购的展开,符合质量的小麦将会向最低收购价靠拢,超标小麦价格则依旧会处于市场的低位,政策性收购与市场收购一高一低价格两线运行态势或将明显。由于超标小麦被拒之政策性收购大门之外,托市收购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势必会大打折扣。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