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新麦80%不符合国家收购标准,麦农亏损定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7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浏览次数:519
 
 新麦80%不符合国家收购标准,麦农亏损成定局,一年收入恐难保!
 
      今年的气候对夏收夏种十分不利,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小麦大量减产,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祸不单行的是,到了夏种的时候,很多地方又迎来连日的高温干旱,大家又开始盼着下雨。
 
      下雨先不急,眼下有个更着急的事,就是新下来的粮食卖不出去。因为品质比较差,导致粮价很低,卖了就是亏,但不卖更不知道未来行情,真是进退两难。农民手里这些新粮该怎么办呢?
 
 
△老马在粮食购销处与粮食经纪人交易
 
      小麦质量差,农民一年基本白忙乎
 
      6月22号,临近中午,安徽蚌埠任桥镇桥东村小麦种植户马向军驾驶着拖拉机,将自家收上来的小麦拉到了镇上一家民营粮食购销处。粮食经纪人告诉老马,他的小麦受潮了,水分大,每车要扣掉60斤。通过验货、过称、验收,卸下一车的粮食,老马告诉记者,这一年他基本上算白忙乎了。
 
 

△通过验收,正在卸粮
 
      收购点粮农经纪人李琴表示,今年受雨水天气影响,小麦质量普遍下降,赤霉病病情严重,收购点暂时按毛粮1.03分的价格收购,后期卖给政策性收储点还需要通过整理除杂转化为净粮,算上这些人工费,自己也赚不到什么钱。
 
 
△受天气影响,今年小麦总体质量下降,颗粒不饱满,杂质多
 
      天气原因致小麦达不到国家收购标准
 
      据了解,今年安徽小麦又获得丰收,总产有望超过280亿斤。但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关键时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了小麦品质。部分小麦因赤霉病和不完善粒超标等原因,达不到政策性粮食收购标准。
 
 
△粮价低,有条件的种粮大户将收上来的小麦存放在自己家里面
 
      粮价低,多数农民把粮食卖给粮贩
 
      安徽蚌埠任桥镇桥东村种植大户赵明刚告诉记者,今年桥东村的一万亩小麦减产30%—40%。收上来的颗粒不饱满、不完善粒又占近四成。在这种情况下,除去成本,只有小麦价格能达到1.1元以上,农民才可能有微薄的利润,而现在的收购价仅在1块钱左右。
 
      赵明刚:“质量差狠了,今年质量绝对都达不到(国家标准),我连仓库都没有,只有我自家房子,放在门前,用塑料纸盖上。现在都是小贩子收的”。
 
 
△没有储存条件的农户就把小麦放在家门口,或是马路上
 
      近日,安徽滁州粮食局质检中心抽检了96份样品,不完善粒超标的小麦比例高达80%。中储粮滁州直属库边立新:“不完善粒在10%以内的、符合国家要求的大概在20%,不完善粒超标的是80%。”
 
      卖给小贩农民亏本,而一些国家政策性收储点截至6月22号暂未开仓。宿州市大洋乡赵集村村支书卢书平告诉记者,往年此时,国家粮食收储部门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队。
 
      卢书平:“按容重来称,今年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1.18的价格只是听粮食部门说,现在没有哪一家是按这个价格收的。现在多数都卖到小贩手里,小贩再卖到粮站。粮贩收再调到粮站,中间的钱被粮食经纪人挣去了。往年这时候老百姓都开始往粮站卖粮食了。
 
 
 △记者路过一家小麦收购处此时也是冷冷清清
 
      大洋乡粮站副站长左义表示,由于粮站积压的粮食还没有完全消化,现在粮站正在整理仓容,等仓库腾出来就可以开仓收购。
 
      来安县粮食局局长王沛海介绍说,除了政策性粮食收购困难外,当前粮油市场复杂多变,面粉市场价格低,小麦加工企业利润主要来源的麸皮价格更是从去年的九毛八一斤“腰斩”到四毛五一斤,粮食加工企业大都不愿收购,导致小麦市场交易冷淡,加重了农民售粮的难度。
 
 
△安徽蚌埠固镇县面粉厂已开仓收粮
 
      为解决卖粮难,当地粮食部门在行动
 
      针对安徽部分地区出现的卖粮难问题,各地粮食部门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在宿州市泗县,粮食部门采取的做法是扩建仓储,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吸纳社会资本的方式,在几大小麦主产区,新上了4个10万吨粮仓项目。但也要到7月底才能投入使用。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