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玉米专家林墨染:对种子企业高库存的六点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林墨染  浏览次数:354
 
    中国种业普遍的产能过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否就是因为种业相关制度的不合理,促使整个行业内的企业更愿意去套利,而不是科技创新;是否意味着我们种子企业一直没有将增加的财富进一步用于科技创新,而一直在进行简单的重复生产,让有限的市场已经无限饱和。
 
    ■农研报告(三)
 
    中国玉米种子行业进入本世纪以来,一共经历了三次行业过剩。第一次是1999~2000年度;第二次是2006~2007年度;第三次是2013年至今。从时间周期上我们可以看出,玉米种子行业一直重复着两年繁荣、三年平淡、三年低迷的行业周期性,并且每隔七八年就要重复一次,每重复一次就要有一批玉米种子企业消逝于种业江湖。对于强周期行业,每一次行业轮回都是一次行业洗牌,种企的管理层只有对周期性有足够深刻的理解,才能在一次次的行业周期循环中干掉对手,才会逐步成长,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产能提高的程度和库存周转的速度决定了一个种企的生命长度如何。
 
    根据农业部相关数据得知,今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342万亩,同比增加47万亩,增幅16%,制种产量约11.1亿公斤。上一年度玉米种子库存量约为8亿公斤,二者合计,明年可供种量约为19亿公斤,预计全国需种量是12.2亿公斤,余种量大概是6.8亿公斤(本世纪除了2001年、2005年,我国玉米种子库存量一直没有低于过5亿公斤),占全国需种量的55.74%。当整个种子行业当中的企业都处于去产能的时候,也就是一些优秀企业利用行业周期性进行低成本扩张的最好时机。
 
    一、痛定思痛,高库存的病因源于哪里?
 
    近年来,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一直与高库存相伴,它就如一个梦魇,一直伴随着中国种业的发展,挥之不去。我们不禁思考,中国种业普遍的产能过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否就是因为种业相关制度的不合理,促使整个行业内的企业更愿意去套利,而不是科技创新;是否意味着我们种子企业一直没有将增加的财富进一步用于科技创新,而一直在进行简单的重复生产,让有限的市场已经无限饱和。
 
    1.中国种业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克服两大顽疾,一是系统思考能力不足,二是功利性过强。而品种审定制度恰恰无限程度地放大了这两个劣势,也诱使中国种业 “山寨文化”盛行。放眼望去,中国大地尽是类“335”、“998”玉米品种,产能如果不过剩那才是真正的奇了怪了。
 
    2.中国种业管理层一味地求大求全,而不求精求强,造就了一批“虚胖”的种子企业。比如始于2011年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中国种业明星企业等,都是一而再地追求市值和产值的评选,而忽略了一个现代企业存在的真正意义。让商业的商业化,这才是市场化的真谛,也是政府管理部门的最佳选择。
 
    3.中国种业的希望应该不能单单依靠国有种子企业,太多的行业发展历程证明,那只会是死路一条。国有种子企业大多都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或科研机构的嫡亲长子,仗着老子“有权有势”,各种资源往往都是白来的,根本没有企业产品成本和营运成本的正确概念,产品价格的制定依据边际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的计算也完全是扭曲的。而真正进入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却又不得不与众多的这一类型的国有种企进行一场“零和游戏”。
 
    4.非农资本的介入,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利用资金优势,以“价格战”为屠刀,促使中国种业可以快速地淘汰一批小而散的企业,最终使行业的竞争趋于缓和,最后演变为几个种业巨头理性竞争,在此过程中将诞生一批大市值的种业公司
 
    中国种业已经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过渡,但是中国种业的当家人不外乎几种模式组合,一种是政府官员下派、一种是土生土长起家、一种是育种家跳槽、一种是其它行业跨入,而企业管理职业化还是任重道远。当下的种子企业管理层,在拥有一定财富的时候,资金往往不是用于科技创新,而是用于“置房圈地”和扩大产能,一味地追求靠资产形成的企业规模。而现代企业竞争中,这些越来越不是竞争的优势与壁垒,很多时候甚至形成了累赘,所以现代优秀的种子企业是要以轻资产为标志,更要以职业化程度为标准。
 
    中国种业的企业经营已经由过去的生产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生产能力之争转向销售能力之争。当整个行业都处于去产能的时候,我们要清醒意识到也有一些玉米品种是可以穿越行业周期的。比如德美亚1号,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面积年递增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它的种植面积不因行业周期性而起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终端零售价格也是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国玉米种子的销售单价。
 
    二、野蛮生长与理想丰满
 
    中国历来就是行业先野蛮生长,政府大多处于三不管状态,等行业刚开始要爆发,就开始收紧准入资格,中国种业也不外如此。大致我们可以把中国种业发展历程分为几个时段,开始有人蒙着干(相当于瞎搞瞎碰)→逐渐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战国时代降临→行业大洗牌→民营企业大佬出现→国企、非农资本介入厮杀→春秋五霸形成→国企一统天下。而我们现在正好处于国企、非农资本厮杀阶段,这个时间点的市场主旋律就是盲目扩张与价格血拼,但是只要能够熬过来的种企,往往都会别有一番天地。
 
    优秀的种企都是在冬天里谋划、布局和跨越。盛世当前,如果不勇闯天下,我们就真对不起这个十年不遇,今后也很难再遇到的种业发展黄金期了。按照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的观点,2015年中国种子市场销售额已突破142亿美元,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种子市场。在这样一个“大行业、小公司”格局的行业里,只要我们每个种企都有进取心,一定会有足够的展示舞台。
 
    (作者为中国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