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项俊平记者何红卫)“9月中旬,湖北标准版的富硒大米将面世。”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来到位于湖北潜江广华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里的湖北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捧起稻穗说:“历经3年艰辛,终于成功了!”
今年4月,朱英国将他3年研究培育出的“红莲型珞优9348富硒杂交稻”,播撒在这1000亩含硒土壤之中。眼下,水稻业已齐穗,监测的硒含量全部达到湖北富硒产品标准。
该基地由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沙洋农场联手打造。基地聘请朱英国担任首席科学家,着力研究富硒水稻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最佳生产配组,通过核心品种和技术成果转化,与稻米生产和加工企业合作实现成果转化,从而形成富硒稻米产业链。去年已形成富硒水稻生产标准和富硒稻米标准。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提出“科技兴农,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这句话,让当时在总书记身边的朱英国内心激荡:“我们不仅要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更要解决世界吃饭的问题。”
3年间,朱英国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培育产量、品质更高的“湖北稻”,并结合江汉平原富硒土壤特点,从20余个品种中培育出广适多抗、耐高温和氮肥利用高效的杂交稻品种。
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院长戴光忠介绍,湖北富硒产业走在全国前列。至去年底,全省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已达520.7亿元,且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建设了一批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富硒产品588种,同比增8.1%;富硒产业企业达614家,同比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