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业往哪儿走?
——专家、农民、企业热议玉米育种方向
《 农民日报 》( 2016年10月10日 07 版)
编者按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随着调结构转方式的推进,籽粒玉米缩减,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比例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增多。产业发展需要品种先行,哪些品种或者说哪些品种特性是我国玉米产业急需的,是农民迫切呼唤的?本报记者从不久前召开的种子双交会上收集了相关声音,希望这些观点对明确玉米育种目标、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有所助益。
本报记者王澎莫志超赵宇恒
9月29日,第十四届种子双交会玉米产业与种业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举办。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恒基利马格兰种业、大京九种业等企业的负责人、养殖户代表共话玉米产业发展及品种需求。
郭庆法:效益和竞争力低是最突出的问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郭庆法发表了关于我国玉米产业宏观形势与种业发展战略的思考。他认为,效益和竞争力低是我国玉米产业最突出的两大问题,推进玉米产业与种业转型升级十分紧迫,发展机遇非常难得。种业经营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优良品种,如何通过改善品种,提高玉米产业与种业的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抓住“精准创新”和“精品创业”双创战略,创新运营机制、创新合作模式,特别是要鼓励种企适度规模经营,打造数据可靠的一流育种基地。要重点加强东华北区早熟抗逆耐密适宜机械化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和黄淮海耐密抗逆适宜机械化夏玉米新品种的培育这两大工作,突出育种技术创新,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李春辉:主要任务是苗头品种的测试与竞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李春辉以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创新进展为题汇报了玉米良种攻关的工作简况。到“十三五”末期,要创制一批早熟、耐密、抗倒、抗主要病害的骨干新优良自交系,并培育筛选出一批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据他介绍,国家玉米良种攻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苗头品种的测试与竞赛,选拔新型高效机收品种。他认为,机收籽粒品种特性和筛选标准,以抗倒性、熟期及脱水性为主,产量丰产性可以略有不足,品质和抗病性为参考要素。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机收籽粒品种区试工作的推进情况。
潘金豹:青贮玉米要遵循“三原则”
北京农学院教授潘金豹介绍了青贮玉米品种创新的进展情况,他首先回顾了国家粮改饲试点的历程,强调了青贮玉米的重要性,并特别向与会嘉宾讲解了全株青贮玉米与青贮玉米的区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用型青贮玉米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不能将粮饲通用型玉米与青贮玉米混淆。他认为,玉米种业的任务是为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青贮玉米新品种,同时种植者和养殖者可以根据产量和品质需求,选择各自的品种。最后,他给出了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的一些修改建议,并就青贮玉米共赢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应遵循种养平等互利、品质分级和生态区专用的原则来发展青贮玉米,并且当农户不能确定是否适宜种植青贮玉米时,应当优先选择种植普通玉米,以确保收益。
邱军:加速选育宜机收品种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副处长邱军介绍了黄淮海区小麦玉米籽粒双机收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据了解,2016年开展的黄淮海区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试验,初步在河南设了3个试点以筛选适宜的小麦、玉米品种,研究探索合理的小麦、玉米茬口,优化集成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高产高效模式,为黄淮海区实现玉米机收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作储备。他重点围绕黄淮海区实现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的意义、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试验情况等四个方面作了解析,强调必须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机收籽粒,推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他认为,实现玉米籽粒机收,品种是关键,应加速选育和审定早熟、籽粒脱水快、站秆能力强、抗青枯病的玉米优良新品种应用于生产。
刘长春:用绿色青贮替代精料
全国畜牧总站体系建设与推广处处长刘长春围绕粮改饲政策与畜牧业需求分析了青贮玉米的形势。他认为,玉米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随着生产结构的调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的增加,畜牧生产对玉米更加依赖。畜牧业不仅需要玉米籽粒,也需要茎秆。优质饲草料供给保障能力不强,是当前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应当加强规划引导和支持,把饲草料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发展壮大。应该多培育一批籽粒高蛋白、高能量;茎秆产量高、营养含量丰富;干茎秆绿色的优质青贮玉米品种,通过全株青贮替代或部分替代精料,降低生产成本。
岳丹:青贮产业稳定的三角关系
恒基利马格兰种业公司岳丹向与会专家学者及听众介绍了欧洲青贮玉米产业链衔接经验和借鉴价值。她认为,欧洲的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企业相比,具有奶牛品种好、牧场管理规范、人员素质强、综合效益高等优势,2015年全球乳业20强中50%是欧洲企业,欧洲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她对欧洲的青贮玉米产业链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欧洲从育种到种植、加工、收获、饲喂这一完整链条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成了非常稳定的三角关系——种子公司、种植者和消费者。而政府更多扮演助推者的角色,鼓励规模种企自由发展,但对于生产安全问题则会投入更大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她介绍,恒基利马格兰从1977年就开始把青贮玉米分离出来,专门针对不同生物研发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并建立大平台,将更多元素吸纳进来,打造产业龙头。
丁光省: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北京大京九种业董事长丁光省介绍了大京九发展青贮玉米的由来。当年公司看到国外的青贮玉米比重很高,市场空间和收效也很大,2003年便成立了青贮玉米研究所,也邀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做这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起步比较早。大京九选育品种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创新营销模式是以场户为主要目标客户,实行品种、播种指导、田间管理技术、收获建议、青贮技术五位一体的全周期服务。
目前公司主推的青贮玉米品种有大京九26、大京九青贮10、大京九3912等。
郭爱华:农民不知道哪个品种好
山东省平原县旺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代表郭爱华说,现在没有农民愿意拉秸秆来养牛场了,目前的问题一个是品种的需求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不知道哪个品种好,是不是适合当地种,另一个是养殖技术已经很好了,但是饲草的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希望能得到帮助。
链接
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目标
国家玉米种业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推进我国种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整合科研和种业资源为基础,以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为突破口,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以打造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为目标。
青贮玉米的重要性
2015中央1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2016中央1号文件指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黄淮海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主要是缺乏适宜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适收期籽粒含水量高(30%~40%)、脱水慢、成熟后站秆能力差,不利于机械收获籽粒。
该区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生育期短。尤其黄河以北地区,前茬小麦多数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导致农民种麦早、收获晚,压缩了玉米田间生长、脱水时间。
普通玉米与青贮玉米育种目标不同
普通玉米以籽粒产量为目标,发展方向是早密矮,茎杆细、木质素含量高、纤维品质差,叶片少、短、窄、薄,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
青贮玉米以生物产量、优质纤维和适量淀粉为目标,发展方向是熟期适宜、耐密、中高秆、持绿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
资料来源:第十四届种子双交会玉米产业与种业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