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2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省(自治区)分别举办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筛选及生产模式创新项目培训暨现场观摩活动,深度展示了品种筛选和生产模式创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深入分析了生产模式在东北地区应用的广阔前景。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亲临项目核心区吉林省公主岭市田间现场考察,对玉米籽粒机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该项目在2015年吉林试点基础上,将试验示范区域扩大至东北四省区。其中,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省(自治区)根据区域特点,分别设计8个、6个、17个品种进行初步筛选。吉林省设计包括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协作攻关机收品种共计19个品种、14种机型的籽粒收获机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研究与示范,并将2015年筛选出的2个优势品种,在吉林省榆树市等10个主产县和公主岭市刘房子等10个乡镇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使玉米籽粒机收落地生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次分片集中开展的四场活动,田间现场振奋人心,室内研讨富于启迪,参加培训观摩活动的领导和种子管理机构、种业企业、农机企业、种植大户等各方代表一致认为,项目紧扣玉米降成本、提质增效的时代要求,以品种为核心集成创新籽粒机收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行业引领性和现实针对性,必将为加速推进我国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两年的精心组织和科学实施,项目在5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掀起了行业对玉米籽粒机收的关注热潮。通过形势分析、领导讲话和项目宣传推介,迅速加深了行业对发展玉米籽粒机收紧迫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体验到了玉米籽粒机收模式对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巨大潜力,尽管目前玉米籽粒机收生产方式刚露头角,但如星星之火,必将形成燎原之势。二是证实了目前已经具备比较适宜的品种与机械。从参展的21家企业28个品种和11家企业14种机型中,筛选出籽粒机收综合性状较好的适宜吉林种植的德育919等品种、作业效果较好的凯斯4088等收获机。三是熟化了提升籽粒机收玉米品种性能的配套技术。通过对不同品种穗位、苞叶、茎秆等农艺性状的测评、收获籽粒含水率、破损率、杂质率等机收性状的测评、明确了施肥量、收获机械参数范围与机收性状的关联性,推进了科学的全程植保、施肥方案的完善以及农机、农艺集成技术服务模式的形成。四是集成了节本增效显著的玉米籽粒机收生产模式。集成了区域品种选择、品种机收性能提升的技术解决方案、籽粒机收机器选择、烘干设施配备为主要内容玉米籽粒机收生产模式,开展了种植全程成本核算与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得出了玉米籽粒机收生产模式比果穗机收每公顷降低生产成本和减损增效3000元以上初步结论。五是明确东北玉米籽粒机收生产模式推进路线图。通过对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玉米产业深入调查,明确了东北适宜籽粒机收玉米面积约为1.4亿亩,摸清籽粒收获机和烘干能力现状,并对优先推进的优势区域进行了布局,提出了相关配套措施。
项目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紧扣玉米降成本、提质增效的时代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二是牵住籽粒机收品种这个“牛鼻子”,以品种为核心推进;三是依靠市场力量,聚合市场主体,将其优势串珠成链,合力推进;四是试点先行,稳打稳扎,按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梯次推进。这些,为玉米籽粒机收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部种子局、科教司、财务司、办公厅、种植业司、全国农技中心、中国种子协会、东北四省区农委有关领导,分别观摩了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籽粒机收现场和出席东北四省区的活动。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玉米审定委员会,国家玉米良种机收粒区试攻关组的部分专家,农业科研院所的部分专家,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等省种子管理部门的代表,种业企业、粮食收贮加工部门的代表,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代表,以及农民日报、吉林电视台等部分媒体记者3000余人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