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品种再生稻就有新生机
《 农民日报 》( 2016年10月31日 06 版)
编者按:再生稻,种一茬,收两回。就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
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同时还能省去犁田、育秧、插秧、收割等一系列成本。农民自然觉得“划算”。
农药化肥减量施用,稻谷品质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头季稻能提前上市,满足人们对新米的需求。在消费者眼里绝对是“卖点”。
在品种筛选力度上做文章
本报记者杨娟
“这片示范田的再生稻Y两优9918一蔸不止12穗,而且粒粒饱满,千粒重估计也不低于23克。”10月18日,在湖南省再生稻现场观摩培训上,省农委副主任黄其萍顺手俯身扯起一线稻穗,细细数完之后又掂了掂谷粒对记者说。
“是呢,这片田里的再生季水稻平均每蔸有12.5穗,每穗实粒达63粒,千粒重有23.5克,田间理论测产亩产达306公斤,加上头一季每亩720公斤的产量,一种两收达到亩产1026公斤。”参与示范的穗穗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少华告诉记者。
再生稻是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重点部署推广的三项技术之一,今年在全省50多个县已发展75万亩。多年来一直力推双季稻种植的湖南,为何开始着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邓辉平给出了答案:再生稻,产量较一季稻增加,投入较双季稻减少,在“一加一减”中产生了种植效益,完全符合当前“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农业发展总要求。
加法:再生季亩均产粮200公斤、农民亩纯收入增400元
“一种两收的再生稻能让亩产轻松过吨,我对种田又多了份信心。”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再生稻的胡少华坦言,由于粮价走低,而稻谷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不少以种植双季稻为主的合作社都动了“双改单”的心思。
湖南是水稻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水稻总产量稳定在600亿公斤以上。尽管今年湖南未对粮食产量设硬指标,但在省农委主任刘宗林看来,湖南必须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把湖南省粮食生产的产能调减了、优势调没了。
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湖南省实现水稻生产稳粮增收、节本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黄其萍介绍,再生稻种一季收两季,能在一季稻区增加半季产量,在“双改单”区补回半季产量,在灾年灾区可减灾补损。若栽培技术到位,头季机械收获后,再生稻亩均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湖南省一季稻有1800多万亩,若其中有800万亩以上排灌便利的耕地适合发展再生稻,则年可增产稻谷16亿公斤以上。
据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刘登魁测算,目前湖南省再生稻的再生季亩生产成本100元左右,亩平均产量200公斤,亩纯收入可增加400元左右,全省若发展800万亩再生稻,则稻农可增加纯收入32亿元。
减法:较双季稻亩均成本降低700元、农药化肥用量减半
“过去由于缺乏好品种、好技术和劳动力,再生稻种植渐渐退出农田。”湘乡市农业局局长刘建和说,“如今,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机械化生产,种起来省工、省力,农民乐意种植,再生稻得以‘重生’。”
与种植双季稻比较,再生稻实现了“两减”:一是生产成本减少,二是农药化肥减少。刘建和说,算“成本账”,一亩再生稻能省去收割成本120元,犁田100元、育秧100元、插秧120元、农药100元、肥料50元、作业120元,合计降低成本700元,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而算“生态账”,再生稻能够直接节约近一半的农药化肥,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告诉记者,一是由于再生季期间的气候温和,利于稻米品质提升,且田间病虫少发,生育期又短,基本不用施农药,生产的稻米品质好、更安全。二是再生稻生产能防治农户焚烧稻草,利于稻草还田及改善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用养结合。
“农药化肥减少,耕地质量改善,这是再生稻品质的根本保证,也将成为再生季稻米的最大‘卖点’。”唐启源说。
做好“加减法”,品种选育很关键
“虽然水稻的再生性很强,但不是所有的水稻再生都能叫做再生稻,再生稻的再生季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和效益。”唐启源说,再生稻增产增效潜力大,但其推广仍有困难,需要逐步解决。
“最大的难点在于品种筛选力度不够。”刘登魁解释,由于我国对再生稻品种没有进行专门选育和审定,因而在生产上缺乏适宜的品种。
近两年,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和省农委粮油处共同协作,加大了全省再生稻的示范力度,并从生产实践中选择出Y两优9918、黄华占、准两优608、深两优5814等品种用于生产,整体表现不错,但也出现了部分品种生育期偏长、不抗倒伏、综合抗性及米质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今年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联合湖南恒德种业等20余家致力于再生稻品种选育的种业公司,开展了品种筛选工作,初步筛选出了10多个苗头品种,将适用于再生稻生产。
“再生稻中有‘加减’之道,在推广再生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做好‘加减法’,多一些真服务,少一些瞎指挥。”刘登魁说,农技推广部门要以农民脸上的表情来评判自己的工作,凡是受种粮大户、广大农户欢迎的,就要总结、完善、推广。
在适合头季机收上下功夫
本报记者蔡茂楷
建阳市是福建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全市耕面积50万亩。今年,该市被列入省再生稻推广服务试点,在4个乡镇建立核心再生稻示范片2000亩,头季稻产量平均550公斤以上。10月上旬,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朱朝枝带领再生稻项目组在示范片实地调研表示,再生季长势良好,大部分已齐穗,丰收在望。
“机收再生稻,关键在品种。”谈起再生稻的发展方向,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徐倩华毫不犹豫,“目前,福建机收再生稻再生季平均亩产已达260公斤以上,农户增效明显,多熟制地区每亩新增纯收益超520元以上。”
传统再生稻种植,为保护腋芽,头季稻采取人工收割,随着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人力成本大幅提高,机收已成为发展再生稻必由之路。然而,采取机械收割,经机械辗压后,对留桩的高位芽容易造成损伤,有的再生芽就会丧失再生能力,造成产量下降,这成了制约推广机插再生稻种植的重要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早些年,我们把重点放在改良收割机械上,虽然下了很多功夫,但收效甚微。”徐倩华说。2012年起,福建开始调整思路,在13个重点县开展适合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2014-2016年,建立了37个核心示范片,面积11750亩。主要筛选那些可中低端培芽,再生能力强,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品种。
由于地理环境、土壤、气候及种植习惯各异,福建农户种植的水稻品种有200多个,分布在不同地区,各有优劣。通过实施保根促发、定量施肥、综合防治、减少用药等一系列新型栽培新技术,福建筛选出了约20个适合头季机收的再生稻品种。其中,杂交稻以甬2640、嘉优99、深两优秀5814、晶两优华占、欣荣优华占等为代表,常规稻以佳辐占、嘉早312、湘早314、福稻8号为代表。
经过筛选推广的优质再生稻品种为农户带来了直接效益,受到了广大农户,特别是种植面积超2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的欢迎。在传统再生稻经历了缺劳力、成本高、产量低、效益低的一系列困难,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后,再生稻迎来了新一轮的生机。今年,福建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机收再生稻约5万亩。
“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品种还是相对单一,还不足以满足不同生态种植的需要。”徐倩华说。下一步,福建省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开展种植技术综合试验,开展生育期调整、肥水调控、留桩高度调节,优中选优,筛选更多优质品种,以满足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耕作方法、不同生产用途的需要。
把亩化学纯氮用量控制在30公斤以下
上海做粳型常规稻再生性试验
杨清悦
今年8月25日,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亩早熟水稻品种松早香1号开镰收割;8月28日,奉贤区四团镇三团港村的130亩松早香1号也正式开镰。“这是近几年来沪郊早稻首次在8月份开镰收割,把时间提得那么早是因为我们正在做粳型常规水稻的再生性试验。”奉贤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负责人顾盈介绍,2015年,他的技术团队选取了3个优质早熟粳稻品种(系)开始尝试粳稻再生稻的种植。
为什么要在上海尝试再生稻种植?“首先,头季稻国庆前上市可满足上海市民的新米需求,虽然产量相对晚粳低2成左右,但产值要高近一倍。其次,提早插秧可以有效规避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避害栽培’的目的。此外,再生稻在做到省人工、省种子、省秧田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顾盈道出了研究再生稻的初衷,“实践证明,再生稻可以把亩化学纯氮用量控制在30公斤以下,比稻麦两季减少25%以上。”他认为,种植再生稻非常契合近两年上海种植业向绿色、丰产、高效转型的思路。
在上海种植再生稻,适宜的品种是关键。“其他省份的再生稻以籼稻居多,不符合上海地区的食用习惯,所以我们只能从当地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入手。”顾盈坦言,由于上海的情况与外省市不尽相同,可借鉴的方面并不多,所以无论种植技术还是品种的选择,他们仍处于探索阶段。
2015年,顾盈团队分别选择了松早香1号、沪早软粳2号以及早玉香粳进行试验,同时与当地的一户家庭农场合作同步进行大田试验。早玉香粳由于再生性差和熟期较晚就淘汰了,剩下两者第一季小区产量相仿,但由于沪早软粳2号熟期稍早,扬花后期受低温阴雨影响相对少,结实率稍高,再生季小区平均产量也相对较高。
在留茬高度试验中,顾盈团队也发现了粳稻与籼稻的区别。与籼稻再生稻大量通过高节位芽萌发成再生蘖,从而需要留高稻茬相比,粳稻再生稻70%以上的再生蘖通过基部萌发,留茬高度只需控制在20-30厘米,这样的留茬高度带来的好消息便是常规半喂入式收割机如久保田888就能胜任。
去年11月30日,奉贤区青年家庭农场主郑维的60亩松早香1号在再生季开镰。由于去年11月的降雨量达到了上海60年代以来同期雨量最大值,这一季的再生稻亩产量并没有达到预期,仅不到100公斤。即便如此,郑维并没有放弃与顾盈的合作,“我们仍然看到了再生稻的前景,种植业在强调绿色,消费者也比较注重品质和健康。再生季后我还能种植绿肥或者冬翻,享受补贴政策的同时也起到养地作用。”郑维说。
据了解,其他省份的籼稻再生稻,一般都比较重视两季的总产量,但是上海的粮食收购工作通常在11月份才开始。顾盈认为,粳稻再生稻如果要进一步推广,需要有一定销售能力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企业的合作,以及政府的一些相关政策扶持,如供种渠道的顺畅,集中育秧等。品种方面则需要继续在优质早熟粳稻里面筛选生育期相对短,苗期抗低温,穗期抗高温,高结实率,第二季再生性好的品种。“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保证稻米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改良逐步提高两季,特别是第二季的产量。”顾盈说,“提高土地的总产值,才能获得更大的认可,提高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10月24日,湖北再生稻单产又传喜讯: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崔克辉、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阳生担任正副组长,在潜江市运粮湖农场、江陵县三湖农场对机收“天两优616”再生稻100亩连片再生季测产验收,平均亩产427公斤,两季亩产实现吨粮。刘超李从琴本报记者乐明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