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发展 种企在路上
《 农民日报 》( 2016年10月31日 08 版)
编者按:随着国际种业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种植结构的逐步调整,种子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更加复杂。一方面,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脱颖而出,种企“育、繁、推”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种企则在前进中不断摸索。但不论如何,新品种的选育研发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新形势下,不同情况的种企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提高各自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北京种子大会上,来自全国的800余家种子企业齐聚一堂,展示新品种,共商发展思路。
从种企数量锐减看核心竞争力提升
——第二十四届北京种子大会侧记
种植户在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展台前了解该公司番茄新品种“旗舰”的品种特性和种植技术。
观众在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展台参观该公司特色甘蓝品种的品相,并与企业负责人交谈。
本报记者莫志超文/图
自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经过五年多的快速发展,总体形势积极向好,种业发展处于黄金机遇期。但同时,国际局势也在日趋变化,以拜耳、杜邦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巨头纷纷完成了并购重组,形成了新的竞争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种企如何才能打出一片天地,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延长企业的寿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给企业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树立“种业之都”的种业贸易地位,促进和带动京津冀地区种子企业的发展,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北京种子协会和北京市丰台区种子协会连续二十四年组织召开北京种子大会,今年重点突出对于种企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发展机遇的探讨。
2015年,全国持证种企数量与2011年相比减少46%,但注册资本超过一亿元的种企数量则增加了近一倍。“过去我们衡量产业发展更多的是看数量,如今则更加注重质量,从种企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种企的结构构成更加合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在今年的北京种子大会种业发展新动向论坛上表示。
科企合作变身“专家”
在全国近4600家种企中,前5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60多亿元,占到全部企业销售总收入的35%。这一局面的实现,靠的就是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带动整体实力的提升。
小而精致的礼品西瓜、粗壮清秀的旋风辣椒、厚实饱满的有机花菜……在北京种子大会20余个室内展厅里,来自河南的豫艺种业凭借特色的蔬菜品种吸引了经销商和种植大户的注意。
“我们一直想成为‘专家型’的种子企业,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一直把科研创新放在第一位,不仅在品种研发上投入了上千万的费用,更编写了种植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农民。”豫艺种业销售部经理赵志坤告诉记者。
据悉,河南豫艺种业依靠与河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关系,利用河南农大的技术资源,建立起完善的品种研发体系。公司还推出了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每年吸引50多名河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实习,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而在品种的选育方向上,豫艺种业也积极调整思路,变单纯追求高产为提高单产质量。“我们新近推出的‘彩虹瓜之宝’‘锦霞八号’礼品西瓜,尽管亩产量不及普通瓜种,但每个西瓜的单价却是普通西瓜的三倍以上,西瓜收获后,种植户的车还没开出村,就已经被抢购一空。”赵志坤得意地说道。
长年专注跻身行业龙头
像豫艺一样的蔬菜种企不在少数,跟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不同,蔬菜种子行业的利润和产值有一定局限,这也就注定了蔬菜企业必须通过加大科研投入,走精品路线。
在本次大会的室外集中特展区,有一家企业的展台被一颗颗硕大的甘蓝包围,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我们企业做甘蓝种子已经三十年了,而且我们专做甘蓝,就是想把这个品种做精。”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总经理申志彬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该企业已经拥有甘蓝品种68个,占据全国41%甘蓝种子市场份额,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依靠对于品种特性的不断完善。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公司建成了甘蓝高效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代表品种“邢甘23”和“伯爵”,分别解决了甘蓝保险成本高和脱水深加工成本高的难题,为品种赋予了更高的产品附加值。目前,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已经拥有50亩的育种研究中心和5000亩的种子繁育生产基地,一线科研技术人员达到30余人,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甘蓝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在全国30多个省和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庞大贸易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小企业也能有大作为
新《种子法》的实施,进一步鼓励了品种研发创新,强化了企业责任。同时,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种子企业必须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成也一个品种,败也一个品种,对于大企业来说,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争取做成‘百年老店’。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更应该在做精做强上下功夫。”马淑萍认为。
来自天津的朝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抗TY病毒粉红果番茄和设施高产辣椒等一系列特色精品蔬菜新品种,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该公司尽管只有25名员工,但从事科研育种和推广工作的一线人员却达到20人,已经成长为一家年产值超过2500万、小而精的蔬菜良种“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
朝研种苗在201万元的注册资本基础上,每年的科研投入能够达到近100万元,并在天津、辽宁和海南等地拥有示范基地1500亩,同时还在全国建立起1000多家销售网点,年销售良种16500公斤。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在番茄、辣椒和黄瓜育种方面累计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朝研系列蔬菜品种70多个,多个优良品种还被天津市科委列为星火项目做重点推广,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为中小型种企提供了发展范本。“种企的竞争是激烈的,作为中小企业,我们就更要强化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天津朝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怀文向记者表示。
市场说好才是真的好
对于种企来说,不断推出新品种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能够推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和老百姓喜欢的优质品种。
“我们企业在山东寿光累计展示了200多个番茄品种和50多个甜椒品种,全国各地的客户都会来挑选,品种好不好,只能靠表现,吹牛是没用的。”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升对记者说。
能在“寿光立足”,博收的经验是让市场不断检验品种,并根据市场的反馈来改善特性。据了解,博收种业创新性地让销售人员参与到育种环节中来,让销售人员通过总结销售经验,向育种家传达最新的市场动态,辅助科研人员完成品种的更新换代。“优秀的品种要具有市场前瞻性,例如说我们前几年主推的番茄品种‘辉腾’,在山东省之外的表现就不是很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年推出了新品种‘旗舰’,不仅果品更好,还能抗死颗和TY。”张晓升介绍。
据了解,博收种业的育种方向是把符合我国消费者口感与营养价值和抗病性结合起来,通过遗传育种和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生产出过硬的品种,公司新品种的丰产性和商品性逐渐提升。“品种的综合抗性提高,农药和化肥的用量都可以减少,消费者喜欢买,农民也喜欢种,市场的良好表现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张晓升说。
力求把每一个品种做精做细
——访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顾问马长生
本报记者莫志超
在本届北京种子大会上,来自河南的豫艺种业带来了礼品西瓜、有机花菜等精品蔬菜品种,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如何通过精细化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豫艺种业有着自己的实践经验。为此,本报记者对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顾问马长生进行了采访。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豫艺种业的科研模式?
答:豫艺种业的科研体系构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方面,豫艺种业以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技术和人才依托,邀请河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为豫艺种业的育种和推广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研究指导,豫艺种业则为专家们的科研试验工作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豫艺种业也拥有自己独立的科研试验团队,特别是在西瓜、辣椒、西葫芦和番茄等作物育种上,已经拥有二十多年的积淀,先后选育出了三十多个瓜菜新品种,有的品种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豫艺种业和也国内外一些育种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兼容并蓄始终是豫艺种业的科研思路。
问:豫艺种业与河南农业大学是怎样一种合作关系、双方各自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河南农大在作物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拥有着雄厚的实力,能够为豫艺种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而豫艺种业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则能够将河南农大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促进新品种的商品转化。
举例来说,河南农大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在实验室利用分子技术进行种子纯度鉴定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都能够直接为公司的生产提供帮助,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豫艺种业为河南农大的专家们提供一个实践和实验平台,促成新技术新成果“落地”,而河南农大的学生们也可以在豫艺种业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为学校也为企业培养了人才。
问:如何看待种子企业应该“做精一个品种”?
答:目前,我国的种子行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众多的机会,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些企业做得很稳健、很专业,而有一些企业则比较浮躁,没有长远的目标,只注重眼前利益。我们国家目前的育种单位并不少,不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每年都育出了很多品种,也有许多品种通过了审定,但能真正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品种并不多,而能够耐心把一个品种研究透彻、准确定位、真正做到良种有配套良法的种子企业更不多。
对于豫艺种业来说,作为一家蔬菜种子企业,二十多年来始终专注于西瓜和辣椒这类作物的研究上,我们不求做大,但求做强,我们力求把每一个品种做精做细,这也是我们公司基本的发展思路。
我们一直坚持原创性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比如近些年我们专注于瓜菜新品种品质方面的育种工作,我们选育出了“彩虹瓜之宝”西瓜、“锦霞八号”西瓜,“豫甜脆”甜瓜、“墨秀八号”辣椒、“西北旅旋风”螺丝椒、“椒之玉二号”辣椒等很多优质品种。有的品种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品种能否被市场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就从引导市场开始,不但指导菜农朋友的种植技术,还帮助农户销售这些新优产品,逐渐挖掘放大这些新品种的潜力,努力“做精一个品种”。
问:您认为豫艺种业现在的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准备如何应对?
答:农业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人才的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业企业的人才则相对更加匮乏。今后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一直是我们公司的战略重点,今后,我们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加快人才的培养工作。
问:豫艺种业的发展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
答:一直以来,豫艺种业都十分注重打造产业链,不断升级品种和服务。在刚刚结束的豫艺种业经销商年会上,探讨了蔬菜产业与供给侧改革的结合问题,同时我们也发布了根据市场需求而育成的新品种情况,并提出了蔬菜优质化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以引领蔬菜种植结构调整。
这次年会,我们还邀请了安徽一个大型农场的老总和河南一个农产品商超的老板参加了会议,我们也想在蔬菜整条产业链上为社会参与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一直非常关注自身和经销商队伍思想上的成长和提高,要求大家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不但要有会赚钱的“术”,更要有做好人的“道”,作为种子企业,一定要有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