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创新成效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0  来源: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  浏览次数:29
 
 
      杂交水稻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据统计,2016年我省杂交水稻播种面积513.1万亩,约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45.1%,比2010年增2.4个百分点。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种业科企合作,积极推进杂交水稻育种攻关,启动实施商业化育种创新项目和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全省杂交水稻育种创新成效显著。
 
      一、育成了一大批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全省科研育种单位广泛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技术相结合,发掘了一大批新的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性和抗逆性的种质资源或基因,利用已有优良不育系或恢复系,聚合抗性、高产、优质基因,选育多类型的不育系和恢复系。2011-2016年累计育成优质高产不育系、优质不育系、高产不育系、带标记不育系、光温敏不育系和滇I型不育系等各种类型水稻不育系70个,其中两系不育系26个(粳型16个、籼型5个、籼型温敏5个),三系不育系44个(粳型16个、粳糯型1个、晚粳型4个、籼型22个、早籼型1个),大部分不育系已在我省投入生产应用,逐步改变了我省杂交稻生产制种中以往仅沿用珍汕97A、协青早A、Ⅱ-32A等老不育系的被动局面;同时选育和改良抗病虫、高产优质的广亲和恢复系37个,其中籼粳杂交稻恢复系航恢507、K6093、F5032、C84、浙恢818具有配合力强、抗逆性好、遗传多样性丰富等特点,表现出了十分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
 
      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渐趋成熟。全省科研院校全面开展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地上部株型与地下部根系活力相结合的研究,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超级稻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分子设计育种理论、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选育、广亲和恢复系培育等育种技术与方法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籼粳杂交稻育种技术方面,在高产、抗逆、抗病、品质、灌浆等性状的选育技术逐趋成熟,2012年至今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创新累计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发明专利9项以上。
 
      三、选育推广了一大批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全面组织实施商业化育种项目,积极推进杂交水稻育种攻关,利用已有或新创制的不育系或恢复系材料育成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同时全面开展高产高效生产集成技术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使育成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2011-2016累计省级审定杂交水稻品种71个(杂交早稻5个、杂交晚粳(含籼粳交)稻26个、杂交晚糯稻1个、杂交晚籼稻39个),其中甬优12、甬优15、甬优538、春优84以及天优华占、中9优8012、内5优8015等8个自主育成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宁波市农科院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联合自主选育的甬优系列已经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籼粳杂交稻三大系列,均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16年全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513.1万亩,比2010年增2.4个百分点,其中杂交早稻种植面积3.6万亩、杂交晚稻种种植面积509.5万亩,分别占全省早稻和晚稻种植面积的2.2%和52.5%,比2010年分别减2.8个百分点和增2.9个百分点,甬优系列品种省内推广面积达321.6万亩,约占全省杂交晚稻面积的63.0%,同时,积极向省外拓展,推广种植区域已涵盖浙、沪、苏、皖、鄂、赣、闽、桂、粤等9省市区,累计推广3000余万亩。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