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在沪举行
3月1日,国外客商在鲁西化工的展台前选购化肥。当日,与2017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同期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和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化装备及植保器械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展会吸引了全球1330家企业参展。
本报记者李亚新文/图
2月28日至3月1日,2017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认为,当前我国肥料行业面临发展速度放缓、利润率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而要完成化肥减量任务,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推广和使用新型肥料,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在“十三五”期间及今后,以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土壤调理剂、生物刺激素等方面的新型肥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火车头。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分会联合主办,论坛还同时分设了中微量元素肥料、土壤调理剂两个专题分论坛。来自肥料行业产学研界的代表300余人汇聚于此,围绕“在化肥零增长下的肥料行业转型之路”的主题,为肥料行业把诊问脉,探讨肥料升级的技术路径,分析未来肥料产品及市场趋势。
中国无机盐行业协会会长王孝峰在论坛上指出,我国化肥产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这一阶段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与需求不相符、产品利用率低,投入高等弊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认为,化肥减量、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施用化肥的负面影响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等,都对肥料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化肥行业正由供应为主导地位向需求为主导地位转变。化肥产品应该通过载体增效即发展增值肥、养分供应模式优化、功能拓展、有机无机复合、发展作物专用肥等五大技术途径,升级化肥产品的性能与功能。
据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许秀成测算,如果将我国化肥施用量减少近一半,每年将为国家、肥料企业、农民减少开支3500亿元。2015年,国内整个肥料产业的主营业收入9477亿元,销售利润为333.7亿元,利润率仅为3.5%,远低于农业投入品的正常利润率10%。未来14年中如果把肥料产量减少二分之一,将肥料品质提升,使正常利润率达到10%,农化服务附加利润率达到10%,将每吨肥料的利润从3.5%提高至20%,肥料产业利润2030年就会增至760亿元。他表示,为了适应未来农业需求,肥料制造领域必须进行重大变革。
中国化肥信息中心陈丽主任认为,近年来化肥产业的优惠政策逐步减少,化肥产能的快速增长与市场需求的平稳增长,导致化肥整体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存在产能过剩、盈利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利用率低、农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谈到化肥供给侧改革时,她提出,化肥产业要去产能化,节能降耗,压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效率,加强农化服务;利用电商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借力“一带一路”扩大国际市场。在需求侧方面要以种植结构调整和“化肥零增长行动”为纲,推进精准施肥,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加快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国家政策对新型肥料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工信部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农业部则要求肥料养分高效化、肥效长效化、配比科学化、作用功能化。据中国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型肥料产业实现生产总值近1000亿元,利润达到近138亿元,同比增长15%。按不同类型的肥料领域分,2015年,我国新型肥料的产量在3700~4100万吨之间,应用面积达10.2亿亩左右,增产粮食约260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