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海洋
春耕生产在即,正是农民购买农资产品的高峰期。今春,农资价格是否上涨?农资“触电”在农村是否叫座?日前,记者前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探究竟,发现无论种植大户还是农资销售商,都表达了“精细化服务方是未来农资经营正道”的观点。
丰惠镇后山村种粮大户许士祥今年流转了700亩土地,他一直种植双季稻,每年需购化肥近70吨。但由于今年每袋化肥的价格上涨了10块钱,老许仍在观望,希望价格有所回落。近几年,上虞力推有机肥应用。许士祥对此却“不太感冒”,“现在猪粪、沼液少,运输成本也高,施用起来费人工不说,肥效也比不上化肥。再加上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种种成本扛不起啊。”
但记者采访发现,水果种植户用有机肥的越来越多了。地处丁宅镇的大通农场,共规划有800亩地,分两期建设,第一期200亩已种下猕猴桃、草莓、蓝莓、火龙果等近10种特色水果。总经理胡友娣告诉记者,现在来农场采摘的消费者看重产品的绿色、生态种植,因此,农场在减少传统化肥施用量的同时,逐渐用有机肥来替代。在农药方面,则通过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物理防控,实现减量化。
农资价格往往由市场供需结构来决定。在农村,大户购买农资,往往要么通过就近的农资经销店,要么由肥料、农药生产企业直接销售。尽管后者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在价格上更优惠,但许多大户更偏向于经销店这一渠道。许士祥和胡友娣均坦言,主要还是看服务跟进以及后续的质量保障。
“厂家直销的产品,本地往往不会经销,否则就会扰乱价格体系。大户与经销店常年合作,质量保障和服务跟进是我们的优势。”百官供销社大地农资庄稼医院负责人介绍,每年其门店销售的农资总量约2000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虞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区共设有近200家连锁门店,近段时间,每天动用11辆农资配送专用车,将农用薄膜、肥料、农药等农资送货上门。
对于当前农资市场的竞争形势,上虞农资公司总经理梁建中认为,随着农资经营放开,整个市场进入微利时代,未来如何增加竞争力,只能从服务升级入手,让农户真正享受品牌好、质量高、价格低、送货快的一流服务,以此获得农资销售的话语权。
“经过前期筛选调整,我们引进并强化60多个国内外农资著名品牌的总经销权或总代理权。”梁建中告诉记者,上虞农业主导产业众多,针对这一特点,现在公司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农资服务,减少常规化肥品种,加大高端复合肥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比如,根据种植大户的喜好,引进了水稻专用肥、竹笋专用肥,杨梅有了“量身定制”的用药用肥方案。
在上虞,几乎每位种植大户都有专门的农资服务联系卡,有啥需求一个电话便送货上门,还可提供个性化服务。
记者采访发现,农资电商在大户中似乎并不叫座。原因很简单,主要受制于物流运输和服务品质。“万一农资质量不好,造成产量和产品受损,怎么办?”成了普遍担忧。去年,上虞农资公司在淘宝平台上开了两家网店;同时整合各方资源,以供销系统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及“中农在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依托,选择了24家所属网店进行线上试运行。这两大平台去年总共实现销售额200多万元,尽管相比整个公司6000多万元的农资销售总额,“触电”初效并不显著,但在梁建中看来,未来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必然的销售趋势,不过,归根到底还在于如何跟进精细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