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种质资源是良种选育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利用是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的前堤和条件。北京南繁基地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为良种选育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绿色基因库”。
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了解到,北京市每年通过南繁鉴定、繁殖上万份种质资源,其中玉米种质资源占90%。这些种质资源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外,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和抗病性。利用海南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进行鉴定,往往材料的抗病性、耐热性、抗寒性都要好一些,符合高产、稳产及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选育要求。
自北京南繁开展工作以来,已试验种植上百万份育种材料。以玉米南繁为例,早在北京市南繁育种工作的最初几年,就成功选育出了在北京国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自交系之一——黄早四。黄早四的选育成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黄早四本身具有优良的特性和相当大的遗传变异,其衍生系就有70多个。由黄早四及衍生系所组配的组合数目之大,应用范围之广,是其它玉米自交系所不及的。从1976年起黄早四先后被全国各科研单位引种利用,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相继育成烟单14号、户单1号、掖单2号、掖单4号、鲁单8号、郑单8号等一大批玉米杂交种,主宰了当地的玉米生产,使玉米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从东北吉林到西南四川都有黄早四做亲本组配的杂交种,尤其是山东省因黄早四组合的出现发生了品种的第五次更换。由黄早四组配经省市以上审定推广的杂交种数以百计,累计推广面积高达10亿亩以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教授将多种育种技术相结合,通过南繁选育出了遗传基础广泛、自身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优良玉米自交系综3和综31,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综3和综31的选育与利用,拓宽了玉米育种试材的遗传基础,创造了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新的杂优模式,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多个玉米杂交种。由综3和综31参与组配出7个杂交种,其中农大60、农大3138和豫玉22在全国20多个省市栽培,迄今累计推广近1.7亿亩,增产粮食85亿公斤,增加收入达85亿元,为农业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利用这两个优良系的组配特性,开展体细胞系筛选和转基因研究,育成了抗玉米小斑病C小种的不育系,并大规模用于种子生产;导入Bt基因育成了抗虫转基因杂交种,目前已经进入环境释放试验。
此外,以许启凤、宋同明等教授为代表的创新研究团队,继续在南繁不断探索,相继在高产育种、高油玉米等资源创新方向上培育出优良自交系X178、P138、1145以及黄C。依托这些新材料,选育成了国内有很大影响的农大3138、农大108、高油115等重要杂交种。迄今以上品种已累计推广近3亿亩,增收玉米150多亿公斤,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北京市各南繁单位秉承传统,持之以恒,创新育成大批优良自交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育成大量特色糯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显著拓宽和极大丰富了北京国糯玉米种质,为北京国糯玉米种质利用和进一步改良提供了重要骨干材料。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育成了W222、W89、W229、W499等一批优良自交系,选育出中农大4号、农大62、农大3138和农大95、221、311、239和中农大203等一批优良杂交品种,推广区域遍及国家东华北和西南玉米主产区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每年的冬季南繁加代及春季种植筛选,已累计选育和创制出了1000份左右骨干自交系。其中,利用骨干自交系OSL019、OSL047和OSL266组配的新品种奥玉青贮5102和奥玉3804和分别于2004年和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选育出的正成018等品种有很大的市场推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