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绿肥种植技术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6  浏览次数:46
 
 
《 农民日报 》( 2017年05月25日   07 版)
 
    双季稻区
 
    紫云英—晚稻秸秆协同还田
 
    选用自主培育的高产、优质紫云英新品种皖紫系列等。晚稻收获后亩基施紫云英专用肥15公斤、硼肥4.5公斤、钼肥0.75公斤。
 
    紫云英-晚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晚稻收获采用高茬收获,留稻茬30~40厘米,碎稻草均匀覆盖。直播早稻一般提前7~10天,移栽早稻提前10~15天实施紫云英翻压还田,翻压深度10~15厘米左右。直播早稻绿肥每亩翻压量1000~1500公斤;移栽早稻每亩翻压量1500~2000公斤。
 
    技术优势紫云英的生长前期高茬晚稻秸秆具有保墒保温效果;紫云英翻压还田时,紫云英(低碳氮比)-晚稻秸秆(高碳氮比)碳氮共济,平衡了稻田有机投入物的碳氮比,有利于促进紫云英和晚稻秸秆的腐解;实现了双季稻区稻田有机投入物(早晚稻秸秆、紫云英)养分的循环利用。
 
    单季稻区
 
    苕子—水稻秸秆协同还田
 
    选用自主培育的生育期长、高产、优质苕子新品种皖苕1号、皖苕2号。
 
    绿肥高产栽培技术单季稻收获时留高茬,收获后2~3天内每亩撒播苕子2.5公斤,亩基施硫酸铵3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5公斤、硫酸锌0.5公斤、钼酸铵0.02公斤。
 
    苕子-秸秆协同还田技术水稻收获采用高茬收获,留稻茬40~50厘米左右,碎稻草均匀覆盖。一般在中稻栽插前10~15天,苕子与水稻高茬一起翻压还田,翻压深度15~18厘米左右,亩翻压量2000~3000公斤。翻压30天内应做到田间不排水,以减少养分流失。
 
    技术优势高茬水稻秸秆具有为苕子生长前期提供支撑、保墒保温的作用;苕子翻压还田时,苕子(低碳氮比)-水稻秸秆(高碳氮比)碳氮共济,有利于促进苕子和水稻秸秆的腐解;填补了安徽单季稻区绿肥翻压与水稻栽插的茬口空档,构建了单季稻区稻田有机投入物(水稻秸秆、苕子)养分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稻区
 
    豆科与非豆科绿肥碳氮共济
 
    选用自主培育的高产优质紫云英新品种皖紫系列,苕子新品种皖苕系列等豆科绿肥品种;油菜选择高硫甙甘蓝型油菜品种。
 
    绿肥混播高产栽培技术豆科绿肥选择,双季稻区以紫云英为主,每亩用紫云英1~1.5公斤与油菜0.1~0.15公斤混播;单季稻区以苕子为主,每亩用苕子1.2~2公斤与油菜0.1~0.15公斤混播。
 
    豆科-非豆科绿肥协同还田技术水稻栽插前10~15天,豆科绿肥与油菜一起翻压还田,翻压深度15~18厘米。直播早稻绿肥每亩翻压量1000~1500公斤;移栽早稻每亩翻压1500~2000公斤,单季稻每亩翻压1500~2500公斤。
 
    技术优势通过油菜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活化土壤难溶性磷钾元素,可为豆科绿肥利用;豆科绿肥通过生物固氮获得固定空气中的氮肥可以给油菜提供氮素营养;开春后较高的油菜植株为匍匐生长的豆科绿肥提供空间支撑,能进一步增加其生物量;翻压硫甙油菜,能够杀灭部分土壤有害细菌;同时油菜作为非豆科绿肥的加入也可以调节绿肥翻压时碳氮比。
 
    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张其安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