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小特品种”的供给侧逆袭——河北省特色种业发展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399
 
 
  本报记者李炜 缪翼
 
  “今年我还是种的‘石农086’,浇了两水,亩产1400斤。”比起种植普通小麦通常浇3-4水,河北省辛集市马兰村农民王钦种节水小麦,在产量不减的同时节约了1-2水,每亩成本省了近100元。
 
  农业要有竞争力,必须种子有竞争力。“石农086”受到王钦青睐,正因为它有个特殊的身份——特色品种。
 
  结构调整,种业先行。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河北以发展特色效益种业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初步形成了节水小麦、马铃薯、杂交谷子、甘蓝等优势产业。
 
  在漏斗区先行,生产方式变得更绿色
 
  “近3年来,河北省小麦总产保持在280亿斤、亩产800斤以上水平。而恰好也是这3年来,全省累计推广节水小麦170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一半),麦田春季浇水由原来的3水甚至更多,减少到1-2水,实现亩平均节水50立方米,年总节水8亿立方米以上。”致力于选育节水小麦20余年的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欣喜地看到,小麦已由高耗水作物向低耗水作物转变。
 
  “作为小麦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责任重大;作为严重缺水地区,遏制地下水超采刻不容缓。”一度为两难抉择纠结的河北省农业厅厅长魏百刚说,“正因为两头都要保,所以才倒逼我们紧密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加快培育推广节水小麦品种,全面普及集成技术,层层开展示范创建。”
 
  “小麦向来都是自留种种植,不过那时整齐度确实不好,而且很耗水。”王钦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尝到节水小麦甜头之前还是很保守的。
 
  “为了调动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我们在全省划分了包括8个地市以及辛集市、定州市在内的节水小麦项目区,整村推进小麦节水品种种植补贴,以补贴推动优良品种的推广。”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段玲玲介绍说,“根据《关于加快小麦节水品种推广的意见》,每亩补贴75元用于购买种子。2014-2016年,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64亿元,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节水小麦全覆盖。”
 
  农民讲究眼见为实。为了让农民看到种节水小麦的好处,由省种子部门组织牵头,种子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在石家庄、沧州、保定等市建立小麦节水品种综合种植集中展示田,每年展示节水品种80个以上,组织开展观摩活动150次,利用现场说教,激发农民种植节水品种小麦的积极性。
 
  俗话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王钦起初也认为,节水小麦如果给足了水,产量可能会更高。
 
  “其实不然,只有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的节水集成技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段玲玲介绍,在9个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设立节种、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攻关田,统筹农科教、产学研资源进行联合攻关,探索新的节水技术和模式;在地下水超采治理区,每年安排200个小麦节水品种高产稳产示范方,带动市级抓好200个节水示范乡镇、县级抓好1000个节水示范村。同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节水技术指导服务,全省每年举办节水技术培训班1530次,开展技术讲座和现场咨询16.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8万份,为促进节水小麦技术进村到田提供了有力保障。
 
  “收入多了,投入反而少了,节水小麦就是好。”衡水市护驾迟镇前营村农民曹建斌种了多年小麦,“以前一亩地下40斤种子,单季要浇3-4水,现在俺一亩地只播30斤种子,单季根据天气只浇1-2水。一季算下来每亩地光节约下来的钱就有110多元,再加上增产的收入,这一季小麦一亩地就能增收450多元。”
 
  “事实证明,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段玲玲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省3年累计推广“石麦15”“石麦22”“衡观35”等60多个节水小麦品种,节水达30%以上。
 
  以市场为先导,品种结构向专用转型
 
  “今年各地马铃薯贱卖,一斤也就能卖到0.6元。而我们签订的600亩马铃薯薯条加工型品种‘雪川4号’,依然按每斤0.7元的收购价出售。”张家口市天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向东盘算着,按每亩6000斤以上合格薯保守计算,252万元毛收入妥妥地到手了。
 
  “听说麦当劳、肯德基都认‘雪川4号’,我也想跟雪川农业签订单。”张家口市刘旺村农民许亮原本种着400亩胡萝卜等蔬菜,去年的效益还不错,如今却“眼红”起王向东,也想改种薯条加工型马铃薯。
 
  原来,除了种蔬菜价格忽高忽低起伏大、不稳定之外,许亮更看准了薯条加工型马铃薯的市场前景,以及雪川农业订单式的合作方式。“开春就知道今年种多少、能赚多少钱,不用担心销路和价格,可以一门心思把地种好。”
 
  眼下许亮最担心的是种薯会供不应求。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万-8000万亩,其中河北省种薯企业供种面积约占1000万亩,占全国种薯供种量的10%以上。”河北省种子管理站站长张志刚介绍,全省专门从事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的31家企业,年产脱毒苗近3亿株、微型薯(原原种薯)3亿粒,占全国微型薯产量的20%以上。
 
  “以前,马铃薯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是救灾作物;现在,随着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已经成为了高效作物,正常年景亩均收益1000元以上不成问题。”张家口市农科院研究员马辉告诉记者,“这就对马铃薯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辉介绍,以张家口市农科院为龙头,带动种薯企业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出了“冀张薯8号”“冀张薯10号”“冀张薯11号”等冀张薯系列品种,薯条加工专用品种“雪川4号”“围薯1号”“永丰2号”等优良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马铃薯品种资源。
 
  同时,由围场马铃薯研究所(河北省脱毒马铃薯繁育工程技术中心)牵头,联合河北省马铃薯种植、研究、加工等42家企业,以及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正式成立了“河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上迈出实质性一步,为实现全省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我们看到,冀张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新疆地区种植,最高亩产可达6吨;“雪川4号”等薯条加工专用品种已经可以和一度处于“垄断”地位的夏波蒂相抗衡,走进国际品牌快餐店。
 
  创新的先锋队,政科企抱团谋发展
 
  邢台市有甘蓝种子企业23家,种子销往全国31个省份,并部分销往俄罗斯、朝鲜、越南、韩国、蒙古、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甘蓝种子常年产销量约25万公斤,约占全国交易总量的65%。
 
  一个地级市的甘蓝种子生产经营量占全国的65%,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早在2011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段玲玲道出了原委,“仅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一家,通过采用系统选育、自交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等育种方法,储备及向市场推销品种达80余个,就是因为依托了市甘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蔬菜种业示范联盟等研发平台,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展现代农业育种攻关。”
 
  南有邢台,北有张家口。在邢台的甘蓝育种如日东升之时,张家口的杂交谷子育种亦是风生水起。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最了解市场需求,对创新的要求也最迫切。”张家口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李金荣表示,“科企合作,就好比好项目碰上了创新需求,势必会推进产业良性发展。”
 
  30多年来,张家口市农科院充分利用资源和区域优势开展谷子杂交育种,攻克了世界性难题30多个,成功培育出具有抗旱节水、高产优质、省工高效等特点的“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等张杂谷系列品种。“张杂谷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最高亩产达1620斤。而这么好的成果通过什么渠道能真正落地?”这曾经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最头疼的问题。
 
  所幸的是,通过与河北巡天农业有限公司科企合作,目前张杂谷系列品种已在全国14个省(区、市)推广种植2000多万亩,节水40亿立方米。从2007年开始,在非洲地区引种张杂谷系列品种,几年来,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尼日尔等十几个国家试种都获得成功,促进了杂交谷走出张家口,走向全世界。
 
  “我们正积极开拓张杂谷饲草料转化、小米加工等谷子产业链建设。”赵治海坚信,“未来杂交谷子产业发展更可期。”
 
  机遇只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当一些传统大宗品种遭遇“寒冬”之时,河北的“小特品种”别有一番天地,正在向着“更大、更强”豪迈跨进。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