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陕西省长安区第一大粮食作物,搞好小麦生产对于确保辖区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夏玉米中期受高温干旱影响,产量较去年有所降低,总体表现不如去年,由于9月上旬降雨较多,预计玉米收获期较去年偏迟,10月5日前后可进行大面积收获。因此在小麦秋播技术上应提前做好安排,按照小麦“七分种、三分管”的技术要求,特制定长安区小麦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选择主栽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根据区域及气候条件,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冬性、半冬性品种。种子应选用包衣种子,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含水量要求达到国标二级以上。
西部灌区:以西农3517、长丰2112、西农889、西农979、小偃22为主栽品种;沿山及东部塬区:西农822、西农3517、华高55、荔高6号、小偃22为主栽品种。
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养分
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按亩产500公斤指标培肥地力。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每亩施纯氮(N)13-15公斤,纯磷(P2O5)7—9公斤,纯钾(K2O)5—6公斤。全部有机肥、磷肥和钾肥作底肥,氮肥75-80%作底肥,20-25%结合雨雪或灌水在拔节期追施。
三、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1、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翻,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及时深翻,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土地平整、无明暗坷垃,利于保墒和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8—16℃时播种冬性品种,16—14℃时播种半冬性品种。冬前积温600—650℃为宜,我区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5日。
3、适量播种。根据“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原则,结合品种分蘖能力和产量潜力来确定播种量,一般亩播量11-13公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播种迟早,地力水平高低,整地质量和墒情情况酌情增减。
4、播种方式。以机械等行条播或宽幅播种为宜。机械等行条播行距15—2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宽幅播种行距25厘米,播幅8厘米。注意覆土深浅要一致,不重播、不漏播,力争一播全苗。
四、落实主推技术,抓好田间管理
1、冬前田间管理
冬前管理目标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培育壮苗,形成合理的群体发展趋势,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的落实。一是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及时补种;二是防除杂草:11月中下旬,小麦3—4叶期,日平均气温10℃时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时选用高效低残留麦田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三是防治地下害虫:对苗期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田块,亩用50%辛硫磷乳油600—800倍液顺垄浇灌,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四是及时灌水: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进行冬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播种的田块灌水应在12月中旬开始,可起到压茬防冻的作用,对于底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可依据苗情结合灌水亩施尿素4-8公斤,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无灌溉条件的田块可根据苗情趁冬前降雨(雪)追施尿素5-8公斤。
2、春季田间管理
春季管理目标是:促苗稳健生长,培育壮杆大穗。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的落实。一是“返青期”及时划锄,提温保墒,破除板结,促苗早返青、早生长,促进根系和个体健壮生长;二是科学运筹水肥,看苗分类管理;三是预防“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小麦拔节后若预报出现日最低气温降至0—2℃的寒流天气,要及时浇水预防冻害发生;四是防治病虫草害:重点做好麦田杂草、纹枯病、条锈病、麦蜘蛛等病虫草害的防治;五是落实氮肥后移技术:将春季追肥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拔的株型,增加穗数,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五是“抽穗灌浆期”认真抓好“一喷三防”工作,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增加粒重、确保小麦增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