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豪杰)9月23日,襄城县范湖镇一块大豆田里,聚集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20多位专家,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豆品种郑196和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成为现场“明星”,吸引了当地众多大豆种植户学习观摩。
襄城县大豆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5万亩左右,与其他种植户一样,种植大户范勋旺也曾经对麦茬大豆的播种难题苦恼不已。小麦机收后留下的大量麦秸,导致大豆播种质量差,土壤不易保苗、缺苗现象严重,最终影响产量。得益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采用新的播种机械,范勋旺发现,免去了麦秸人工清理难题,大豆出苗均匀、长势良好。“像这块地,今年产量得在450斤以上。”范勋旺说。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经作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卢为国介绍说,除了种植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郑196,配套的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也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免耕覆秸可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麦收后利用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直接播种,不灭茬,不耕地。同时精量播种可省种20%,下籽均匀,无疙瘩苗出现。将大豆免耕精量播种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相结合,能够满足大豆种植低成本、程序化和规模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