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庆国 芦晓春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了解到,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人力成本较高现象,市种子管理站在节水小麦及抗旱玉米新品种筛选和机收抗旱玉米示范推广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北京市主要农作物朝着“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轻简化栽培方向发展。
据了解,节水型品种筛选推广工作一直是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品种工作重点之一。早在2003年,该站根据北京小麦生产的需求,增加了节水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截至目前,引进并试验节水小麦品种182个次,审定节水小麦品种23个(退出7个),其余16个品种在全生育期只浇一次冻水的条件下,试验产量达到350公斤左右(平均亩产352.8公斤)。这几个节水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广适的特性,为发展小麦品种轻简化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北京市普通玉米生产实际需要,自2015年开始,该站增加了普通玉米春播中熟组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截至到目前,共计52个品种参试,试验点次26个,审定1个抗旱玉米新品种京农科828。该组试验审定的玉米品种整个生育期雨养旱作,能够充分利用玉米雨热同期的优势,减少水分灌溉,省水、省力。
我国在玉米生产上机械化进行发展较快的区域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而京津冀地区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尤其在收获阶段,由于缺乏适合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大部分玉米产区仍采用传统的收棒或手工收割方式。为促进适合机械化籽粒直收玉米良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高京津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开展了“京津冀夏玉米机收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项目。
据悉,该项目在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建立机收抗旱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和“旺禾8号”示范区共10万亩,其中“京农科728”8万亩,“旺禾8号”2万亩,涉及区县18个、乡镇137个。“京农科728”“旺禾8号”新品种示范田平均亩产分别为625.5公斤、618.5公斤,分别比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主栽品种平均亩产增产19.5%、17.8%;示范田平均总耗水量364.3立方米/亩,比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生产田(平均耗水量394.3立方米)减少用水30立方米/亩,节约水费440.82万元。据统计,2016年京津冀早熟夏玉米总面积为1200万亩,而机收抗旱玉米新品种在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种植面积为259.08万亩,其中“京农科728”250万亩、“旺禾8号”9.08万亩,占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面积的21.6%。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了机收抗旱玉米新品种,促使玉米机械化收割,把农民从繁重、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