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莫志超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制种基地,近年来张掖市的制种规模逐渐扩大,该市共有耕地380万亩,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达13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有115家种业企业选择在张掖落户,其中也包括不少国际种业巨头。
但是,伴随产业规模发展的却是信息交流的滞后,企业掌握市场价格信息不够及时,政府、种企和投资机构之间尚未形成有效沟通,这对于制种服务覆盖到全国的张掖来说无疑是发展上的一大瓶颈。为此,张掖市正统筹全市制种数据资源,建立张掖市种子交易所,通过建设甘肃省种子交易中心、定价中心、贸易中心和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推动张掖市制种产业大数据发展。
“建立种子交易所,有利于重新规划市场流通渠道,打造种子行业诚信体系,从交易领域入手调整产、运、销、需各方利益,将原先零散分布在各环节、各地区的信息通过数据平台整合到一起,保障张掖市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张掖市农业局局长蒋世兴表示。
据了解,种子交易所将立足张掖市在制种产业上的优势,进一步打造行业规范,获取市场定价权,通过数据分析,促进制种行业规范化、产业链条化、质量认证化、买卖公平化、交易及资金全程监管安全化的综合信息体系。在方式方法上,交易所将主要采用电子订货交易、现货交易、电子竞卖交易、网上现货挂牌交易等手段,打破传统种子交易模式中存在的信息壁垒,实现产、运、销、需一体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障交易所的运转,张掖市专门成立了种子交易所筹建和种子企业联合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甘州、临泽、高台3个制种核心区县的16个职能部门,并与项目实施单位北京东方基业国际商贸中心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在此基础上,张掖市13家种子企业联合上市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进一步释放制种产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