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26日)从房山区获悉,去年8月起,该区以2000亩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实施6项工程,推广应用蔬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1万亩菜田绿色高产高效发展,创建农业部蔬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
房山区基本菜田面积4.8万亩,其中设施菜田2.6万亩、露地菜田2.2万亩。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结合本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协调区农科所、农环站等技术推广单位,围绕10个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23家生态园区,开展了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绿色防控、机械换人、品牌建设、产业融合6大工程,推进蔬菜标准化水平,促进蔬菜生产迈向现代化。
在位于窦店镇的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太阳能杀虫灯、黄蓝板、捕食螨、防虫网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止农作物染上病虫害。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可根据作物需肥、需水规律将肥料溶入到水中,定时定量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最集中的土壤区域。与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相比,节水、节肥、省人工。不仅如此,机械换人工程同样起到了节本增效的作用。大棚内安装的光照度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空气源热泵、自动风口机等农机设备设施,通过物联网就可对大棚进行遮阳补光、放风启闭的控制,自动调解棚内湿度、温度和光照度,创造出更优质的生态环境,进而种出品质更高的蔬菜。“先进的农机设备设施使农事生产更高效,一名劳动力就可以管理3栋温室。既节省了人工成本,还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提高了质量。”合作社技术负责人邹娟秀说。
蔬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来的是生态安全、供给优化、提质增效、功能拓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通过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能、节力等技术应用示范,配合全程绿色防控,项目区实现每亩节水60立方米;每亩节肥7千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工20%;节本增效达5%以上,带动全区节本增效。
该区还整合了种植、加工、销售到休闲观光等终端服务的农业产业链,创建了“房山蔬菜”系列品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区实现年接待市民数量提高8%以上,园区增收5%以上,延伸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功能,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