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引发一片议论之声。亩产是农业术语,而浙江省的这份文件明确,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及产业集聚区等全部纳入“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将以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企业。考核成绩分四类,A类属优先发展类企业,B类是鼓励提升企业,C类为监管调控类企业,D类为落后整治类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来了,农资企业怎么办?
大而强、小而精将是赢家
“亩均论英雄”之所以引起震动,是因为不同类别的企业在财政奖励、要素价格上分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就是说,以市场化配置为向导,以差别化措施为手段,完善激励倒逼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集中。
浙江省政府的做法是重点加大对A类企业的支持力度,该省很多地方将考核结果与生产要素价格挂钩,A类、B类企业享受价格优惠,C类、D类则价格提升。具体来说,补贴、用地、用电、排污、税收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17年浙江省“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第一档企业名单》中,7885家经过公开公示成为A类企业,而这个名单中不乏农化企业。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披露显示,2017年度预计实现股东净利润5.1亿~5.5亿元,同比增加560%至610%。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评选的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项目中,新农化工占有两席,均为噻唑类有机锌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果树、蔬菜等50多种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在多项指标上优于进口产品。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马太效应加剧,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要素更有效配置,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也期待农资行业有更多大而强、小而精的企业,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考核倒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规模大是不少化肥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大而不强,恐怕会面临生死存亡的风险。以往大企业能优先从政府手中拿到优势资源和优惠,求大求全、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考核标准,导致企业倾向于高负债。先负债做大,拿优惠政策继续做大,做大拿地,土地捆绑金融,最后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地价越来越高。
以“亩产效益”考核的倒逼作用明显。据悉,嘉兴市2017年对956家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对1296家企业实行差别水价,对285家企业实行差别排污,对131家企业实行差别用能。末位淘汰,近三年嘉兴市仅嘉善区就腾退了2000多家企业。资源要素配置以效益说话,浙江开了好头,不少省份亦在跃跃欲试,躺在补贴上混日子的企业不会有好前途。(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