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种业人很不愿意看到此场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甘肃省以张掖市、酒泉市、金昌市等作为国内玉米种子的主产区之一,每年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大量各种品牌的玉米种子都是在这生产的,前几年玉米行情好的时候,也是种业兴隆的那几年,甚至制种基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面。
但是逐渐的从2015年之后,甘肃省各个代繁公司的生产面积在逐年下降,笔者在年前与一个多年好友,甘肃省某代繁公司某领导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会面,做了一个短暂的交流中了解到,曾经前几年种子行情好的时候,他在金昌与张掖两个代繁公司每年接订单的制种面积都在3.5-4万亩左右,以每亩地产800斤种子计算,每年生产杂交玉米种子在12000吨左右。
有时候有可能当年有积压,如果不是品种缺陷或者其他新区基本上不会出现积压情况,更不会积压到转商当粮食来处理,另外笔者还了解到,今年此代繁公司接单生产面积仅有8000亩左右,仅有高峰期的1/5,并且单一品种生产量也不大。并且还了解到,这两年东北某销售比较火爆的品种,从前两年生产最高峰时候的5万亩下降到今年的1万亩,同比下降了4/5,是什么原因导致辛辛苦苦通过多少个流程生产出来的种子白菜价当粮质来处理了呢?又是什么原因种子生产面积萎缩的那么严重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私繁、乱制严重
看到市场上哪个品种火爆,还没有接到订单时,就盲目跟风制种,根本不懂市场,生产出来再说,前几年形式好,并且有那些胆大、心细、点子多的“倒爷”们从中镔缝儿,也能处理掉,万一堵上哪年形式好又大赚一比,所以,明知道有积压转商当粮食卖的风险,但是放个一年两年芽率没啥问题也能处理掉。
第二:品种井喷式爆发
这两年审定政策放开以后,品种审定流程门槛以及周期没有那么长了,所谓的品种审定快了,并且前几年种业形式好,大量资金涌入到种业来,导致产能过剩,打个比方说国内假如是100万亩玉米面积,原来品种没爆发时候,市场品种没饱和时候为20个品种分担这100万亩土地,一个品种平均可以分担为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一个品种制种面积大约在6万亩,所以即使有积压,但是很快的就会消化掉,(其他因素除外)。
但是到了现在,市场上得有200个品种存在,但是国内依旧是这100万亩的土地,平均下来,一个品种只能共享到5000亩玉米种植面积,虽说已经意识到品种的井喷,单一品种制种面积在减小,但是完全没有达到正常比例中项的制种面积,导致积压越来越严重,不光是甘肃省一些代繁生产公司种子积压,大型种业上市公司也积压,小公司也积压,甚至经销商、代理商也积压,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运转力,想必未来几年种业都是在鬼哭狼嚎的清库存状态!
第三:市场政策的调整
2016年9月临储政策的影响,玉米价格断崖式下跌,哭都找不到调儿了,以及黑龙江省对镰刀湾地区种植区域政策调整,还有鼓励什么粮改饲、经济作物种植、种植大豆等等,导致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你说说能不影响玉米种子市场销售情况么!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就不再重复了,甘肃很多种业代繁公司的种子当粮食处理这只是个开头,未来几年种业市场清库存依旧会继续,毕竟玉米种子不能像金子一样,放不坏、留不烂的,它是有生命周期的,在笔者看来,3年内种业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好转,淘汰低产能、抗风险能力低、品种表现差是种业周期性调节的关键因素,正所谓就像三国演义里开头讲的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