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提升服务 品种登记早落地

《 农民日报 》( 2018年03月20日   07 版)

 
编者按:
 
    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从过去的“两不管”到现在放开登记,在保护品种申请者权益的同时也考验着地方品种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据统计,去年以来,农业部共收到品种登记申请7306个,已登记1428个。这背后,离不开各地的积极应对和有力保障。如何推进品种登记工作尽快落地,本期为您带来一些地方的实践。

    图:近日,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的农民在田间摘豌豆尖。新华社记者刘进银摄
 
河南省:探索品种监管长效机制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受理登记申请品种621个,上报农业部333个,其中有92个品种已获农业部登记颁证,而在新一批公示名单中还有22个品种。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颁布实施后,河南省因地制宜推进品种登记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受理登记申请品种621个,上报农业部333个,其中有92个品种已获农业部登记颁证,而在新一批公示名单中还有22个品种。目前,河南省第七批近200个品种初审完毕,即将提交农业部。
 
    初审效率大大提高
 
    《登记办法》出台不久,河南省随即起草签发了《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动员全省各相关部门统一开展行动。具体实施工作则交给了河南省种子站,河南省种子站为此专门成立了品种登记科,配备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还把登记许可的整个流程都搬进了行政服务大厅,不仅组织有力,更便民利民。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颁布实施,及第一批29种登记目录公布,是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在河南省举行的规模超300人的培训班上,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站长马运粮说。
 
    在此之前,河南省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一直处于真空地带,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审定、不登记,品种“多乱杂”问题突出。在马运粮看来,通过品种登记可以有效的杜绝“一品多名、一名多品”乱象,同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省的通力配合下,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共接受申请材料756项次,从第一批受理23件、审查通过3个品种,到第四批受理75件、审查通过66个品种,逐渐形成了申请量和通过率同步增加的态势。上报周期也从三个月、一个月缩短到现在的20天,登记工作正在高效运转。
 
    登记申请进入高峰期
 
    框架有了,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更有效的开展登记工作。河南省农科院作为河南省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科研机构之一,自然是登记工作开展的重点单位,河南省也将这里定位为全省登记工作的突破口。在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种子站进行了多次现场政策宣讲。
 
    2017年9月3日,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远杂14号”花生品种通过国家第一批登记公告,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新培育品种”的方式登记成功的品种。这次成功登记,也让河南省内各申请单位看到了希望。据河南省农科院负责品种登记的工作人员张忠信介绍,那段时间,他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都是咨询品种登记的事。目前,河南省农科院的品种申请已接近尾声,申报的品种有三分之二已经通过河南省级初审,将上报农业部。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提交申请的单位已经达到40多家,成功登记的有10多家,品种申请正进入高峰期。
 
    “品种登记不仅要抓重点,更要面面俱到,材料齐全且具备科学性与准确性才能给品种发‘身份证’,省级要在初审中协助申请者把好专业技术关。”马运粮说。
 
    “以展促管”建立长效机制
 
    “开展登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做好监管同样重要。”马运粮表示。在河南省看来,建设品种登记“事中事后”监管的长效机制比登记了多少品种更加重要。
 
    为此,河南省计划通过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实现非主要农作物监管“以展促管、一举多效”的目的。该项目拟从近2年登记的品种中征集1000份以上新品种,涉及花生、杂粮、西甜瓜、茄果类、十字花科、葫芦科等多种类作物,进行示范展示。
 
    通过示范展示可以达到多重效果:面向全国育种单位、企业及种植大户、合作社、农场开放,进行品种比较,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选择新品种,满足生产需求;组织管理部门和专家,对示范展示品种进行跟踪鉴定评价,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执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示范展示及选择,促成优质品种权转让,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提高科研创新积极性。
 
    据了解,河南省级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项目,其中河南省种子站用于集中展示花生、西甜瓜及果菜的展示经费有640多万元。下一步,河南省还将借力种子企业及“中原品种地展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种登记管理工作,以解决目前人手不足、经费涵盖面窄等问题。目前,河南省种子站已经和省内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及种子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今年的跟踪监测工作有望全面展开。
 
2017年,安徽省获得农业部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达到134个。另据统计,截至今年一月份,安徽省初审通过品种全部获得农业部登记。
 
安徽省:帮助企业解决登记难题
 
    安徽省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农作物种类繁多。在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29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目录中,在安徽省种植的就有22种。其中,安徽省油菜面积全国第二,西甜瓜面积全国第三,且相应品种的育种水平和供种能力也位居全国前列。由此也不难看出安徽省在推进品种登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与全国许多地区一样,受制于过去较为模糊的管理制度,安徽省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以前,一家育种多家开发、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侵犯了育种者特别是企业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种业的创新和发展,必须改变。”谈到贯彻实施品种登记制度的紧迫性,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站长熊成国表示。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出台后,安徽省迅速响应并高度重视,将推进品种登记列入到了全省种业的重点工作中进行部署。2017年,安徽省获得农业部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达到134个。
 
    安徽省的第一项措施便是制度建设。一方面,安徽省成立专门机构,在安徽省种子管理站下设品种登记办公室,抽调4名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负责登记工作;另一方面,安徽省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将政策落到了纸面上,在《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事指南》中,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对申请登记的条件、需提交的材料、办理程序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具体内容也都在安徽农业信息网和安徽种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公开,便于公众获悉。
 
    “安徽省种子企业数量众多,对于如何进行具体的登记申请操作,不少人也犯嘀咕。”在熊成国看来,要想把品种登记工作开展好,就必须专门针对登记申请企业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因此,安徽省紧接着开展的工作便是专项培训。
 
    据统计,安徽省组织召开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共培训了来自全省非主要农作物有关科研院所、种子企业和种子管理机构的代表250余人。同时,针对安徽省农科院育种成果多、宿州市砀山县种子企业多的特点,安徽省在安徽省农科院和砀山县分别开展了点对点专题培训,重点加强对于登记工作重要性认识、登记申报材料要求、相关办理流程等内容的讲解。
 
    但是,仅仅组织培训还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为此,安徽省还积极组织调研,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安徽省种子站先后对合肥丰乐种业和江淮园艺等登记申请大户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企业对登记工作的要求和意见。在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安徽省种子站结合登记申请需求,制定了申请表填写系列模板,包括育种过程模板、DUS测试模板、分作物品种农艺性状模板等,方便品种登记申请人,大大提高了申请材料的填写速度和准确度,提升了登记效率。
 
    “放管服”也体现在登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针对登记材料申报过程中咨询问题多、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情况多、材料反复修改多的“三多”难题,安徽省种子站专门建立了安徽省品种登记微信群,在群内及时为申请者进行讲解。
 
    同时,安徽省种子站还按照《登记办法》要求,严格进行审核,做到服务与把关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受理审核通过率。据统计,截至今年一月份,安徽省初审通过的246个品种,全部获得农业部登记。
 
    “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使科研成果有了‘身份证’,品种‘实名制’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曾经的种种乱象将销声匿迹,企业的育种创新积极性和竞争力也将大大提升。”熊成国表示。
 
截至目前,山西省共受理审查上报的四批8种作物139个品种,均一次性通过农业部复核。
 
山西省:手把手指导提升申报效率
 
    山西是小杂粮生产大省,近年来,小杂粮品种在一些贫困的山庄、窝铺成为特色致富产业。因此,非主要农作物种业的良好发展,对山西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意义。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颁布以来,山西省高度重视品种登记,由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负责具体工作,建立工作流程和机制,严格审查申请材料。截至目前,共受理审查上报的四批8种作物139个品种,均一次性通过农业部复核。
 
    2017年4月下旬,在参加了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后,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迅速开展省内的制度建设与培训工作,专门设立品种登记科,并将瓜菜类与杂粮、果树等其他类作物分开管理,专人负责,建立“相互交叉,协作管理”的原则,确保登记工作有效实施。与此同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邀请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员,在山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上为来自全省的科研人员、省级发证企业负责人和品种管理人员讲解政策并现场答疑。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全省非主要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情况,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还走进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等单位,针对谷子、高粱、胡麻等作物又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调研和培训。
 
    准备工作安排妥当,后续工作随即展开。2017年5月8日,山西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我们建立了品种登记工作的流程和机制,明确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范围、申请者条件、品种登记程序和提交的材料。”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文说。
 
    为更好地服务申请者,保证品种登记的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采取网上办公与现场办公相结合的形式,将品种登记的相关政策、工作流程和办理情况在山西种业信息网上及时公布,并建立山西品种登记微信群,及时转发农业部有关要求、登记公告和公示。不仅如此,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还针对填写材料不规范、微信和电话沟通达不到效果等情况,为登记申请者手把手指导,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申报进度。
 
    “下一步,山西省将总结去年的成功经验,在培训、监管和示范上进一步做好品种登记工作。”谈到今年的计划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阎会平表示。
 
    据了解,山西省将督促各市级种子站加强当地的品种登记培训。同时,针对山西省农科院所属单位非主要农作物育种课题多、涉及登记作物种类多的实际情况,将选派业务骨干不定期上门现场指导。
 
    在监管上,山西省将重点加强登记品种跟踪评估,对存在申请文件描述与品种田间表现不符或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的已登记品种,严格按照程序撤销登记,避免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在展示示范方面,今年,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计划在山西晋中、大同两市开展针对全省的品种展示工作,帮助农民在选种时做到优质、高效、绿色、特色。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莫志超整理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