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进入市场打拼,他又凭借“中科4号”和“中科11号”让公司连续多年稳坐玉米品种头几把交椅;
面对一代品种突然间的滑坡,他却更加坚定创新的信念,最终依靠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独特的营销模式拿下了黄淮海玉米10%的江山,带领公司从逆境强势上扬。
面对一代品种突然间的滑坡,他却更加坚定创新的信念,最终依靠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独特的营销模式拿下了黄淮海玉米10%的江山,带领公司从逆境强势上扬。
他就是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育种家王义波。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同,王义波在别人开始为退休打算的年纪毅然辞职创业,又在公司业绩连年下滑艰难维持生计时仍然持续投入高额科研经费,进而实现了“用自主创新品种赢得市场话语权”的创业初衷。不论身处的环境如何改变,不变的始终是他那句话:“想为民族种业做点儿事。”
年近五旬却主动辞职涌入洪流
下决心到市场上搏一把
2000年前后,对于中国种业和王义波个人来说,都可谓是巨变的阶段。1999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实施;2000年,中国的第一部《种子法》正式出台;2001年,中国加入WTO。
这一系列事件,让当时还在河南省农科院工作的王义波预感到了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当时我就感觉,‘国门’将要打开了,中国种业的市场化时代将要到来了。”
彼时的中国种业,企业的存在感还很弱,市场格局尚处于“国有公司一统天下”的状态,品种竞争力远远达不到今天的水平。市场化大门的打开,意味着更加残酷、激烈的竞争必将很快展开。
而彼时的王义波,已经当上了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的副所长、研究员,更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获得许多荣誉。
如果从当时的状态去分析,这场竞争不论结果如何,似乎都与在体制内的王义波没有太大关系。然而,2001年,王义波却做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决定——辞职创办企业,主动参与竞争!
的确,在事业单位已经从事玉米育种近二十年的他,手握“郑单14”这个强势品种,还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按照科研单位的评价体系,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荣誉是迟早的事。
不愿“享清福”反而还“涌入洪流”,这在外人眼中有些看不懂,但王义波心里其实早有定数:“我搞育种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为民族种业做点事,为提升中国种业竞争力贡献力量。”
在王义波看来,市场占有率才是品种真正的“证书”。他还创作了一首颇有激情的诗句:“抑不住,涌炽潮澎湃,青春血。集众智,筑民族长城,大种业!”。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到市场上搏一把。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个流淌着“青春种业血”的王义波,当时已经45岁了。四年后,他的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并入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年近50岁的王义波,从此又迈向了一段未知的人生路程。
亏损900万反而还投入1400万搞研发
提早谋划让企业迅速触底反弹
离开了体制这个“温床”,王义波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加直接。证书不再起作用,品种是否掌握话语权成为了决定他的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生存的关键因素。
因此,王义波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尽快拿出属于联创种业自己的主导品种。在王义波的带领下,联创种业很快便推出了广受欢迎的第一代品种。其中“中科4号”通过了5个以上的省级审定,“中科11号”更是连续多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玉米主导品种之一。
成果得到了市场认可,王义波的创业初衷似乎实现了。但是,市场没有留给王义波丝毫喘息的机会。2012-2014年,曾经引以为傲的品种销量却突然间连续三年以30%的幅度下滑,联创种业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受制于育种周期和试验示范等诸多的时间限制,品种更新换代一般需要8-10年,如果不提早储备,品种一旦失宠,企业就几乎没有维持下去的可能,更不要提翻身了。
“其实,我早就预料到老品种会出现滑坡,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早、这么快。”即便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突如其来的低谷还是让王义波有些措手不及。然而这个时候,他却又做出了一个“反常决定”:加大科研投入。
“联创种业在2014年的科研投入达到了14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了20%。”王义波告诉记者。要知道,即便是在种子企业整体实力已经显著增强的2016年,全国前50强种企科研与销售收入的平均占比也才仅仅超过7%,更何况当时还亏损了900万元的联创种业。
“其实,企业经营业绩越是不好,反而是越需要增加投资的时候。”王义波认为。在外人眼中,这似乎是王义波的孤注一掷,但外人看不到的是他早在6年前便开始为品种换代进行的准备。
2008年,联创第一代品种发展正盛,而在东北市场,来自美国的“先玉335”却几乎拿下了半壁江山,这让心里始终装着民族种业的王义波坐不住了。“虽然东北跟黄淮海是两个生态区,但新一轮品种换代的趋势已经显现。”王义波意识到,必须未雨绸缪。
他开始着手组织材料,在“外来的和尚”身上寻找突破口。“我们从上百份材料里精挑细选,反复与美国近代材料进行改良性试验,希望能将它丰产潜力大、脱水快、商品品质好、制种产量高等多方面优势与我们自有材料适应性好、耐密性好、抗病性强、耐高温热害等强项结合起来。”王义波把他所采取的这种科研模式概括为“选择性创新,叠加式超越”。
于是,在当时大多数人都“抱着一个品种闯天下”的时候,王义波却又悄悄穿上了白大褂,整天泡在育种田里搞起了科研。
于是,低谷仅仅过去了一年,随着第二代品种投放市场,联创种业马上扭亏为盈;2016年,利润达到6000多万元;2017年,这个数字更是超过了1.2亿元,基本实现了连续三年业绩翻三番的壮举。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王义波用七年时间磨出的这把“新品种之剑”,是让他在联创种业最艰难时仍能保持信心的答案所在。
在经营管理上“独树一帜”
敞开大胸怀拥抱大种业
奖励的钱来提今年的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王义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把联创种业的各个渠道经营好。
在王义波的运筹下,联创种业“多品牌、多品种、多渠道运作”的模式已经确立,成效更是十分显著。“事实上,只论单品还没有绝对优势,但把三个品种加起来,我们在黄淮海的占有率就达到了10%。”王义波说。
尽管这个新的多渠道营销模式看似只是为了提高公司业绩, 熟悉王义波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颗大胸怀。
联创种业有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品种一个“姓”。的确,三个第二代品种“联创808”“裕丰303”和“中科玉505”,从名称上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企业的产品。
其实,这正是王义波渠道创新思路的直观体现。“卖什么品种固然重要,但怎么卖品种同样重要,卖法不好,品种再优良也难以有效打开市场。”王义波对记者说。而这个“怎么卖”,恰恰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环节——渠道。
王义波采取的创新做法是在审定时就给不同品种冠以不同的前缀名称和番号,同时,将原有的经销商网络直接拓展成多个渠道,每个渠道都有一个强势品种,而且保持连续性。
“如果哪个经销商没有按照管理办法经营,我们会给他开罚单,这样的罚单一年要开出上百张;同样,如果经销商能把品种快速做大,我们也有‘承诺销售’的政策,今年承诺明年的销售数量,可以提前使用下一年超额但王义波心里装着的可不仅仅是联创种业,他更希望农民从中受益。 “手里只有一个强势品种,经销商就更需要通过品种展示、病虫害防治、提供种管收全程优质服务来获得农民的认可。”王义波致力于通过渠道建设,引导经销商向“经销+服务商”转型。
王义波的胸怀还不止于此。就在记者采写时,又传出了最新消息,隆平高科将收购联创种业9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联创种业将成为隆平高科的控股子公司。大多数种业人都想“大权在握”,王义波却把联创种业“拱手相让”,这又让外人有些看不懂。
“‘小散乱’严重阻碍着中国种业的发展,如果大家都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无法参与到全球种业的竞争中去。”这是王义波给出的坚定回答。王义波希望的是通过强强联合,从总体上进一步增强联创种业的市场竞争力。
立足品种创新,王义波将专业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大魄力改革渠道,王义波又动用了他综合的企业经营能力;拥抱大种业,则更体现出了王义波的宽广胸怀。
王义波秉承着他的初心,始终在潮头勇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