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顶天立地的“西瓜大王”—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470
 
 
  他是农民眼中真正的“西瓜大王”,农民拉着他说:“我家的楼房就是靠种你们的西瓜盖起来的。”
 
  他是科研人员眼中的领军人物,带领科研团队率先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成功破译了西瓜遗传“密码”,奠定了我国西瓜基础科研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他是蔬菜种业界眼中的行业翘楚,领导院办企业完成事企脱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广蔬菜品种500多个,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带动农民年增收50亿元,连续多年居我国蔬菜民族种企首位。
 
  他就是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国西瓜产业从基础研究、品种选育到良种产业化实现了“顶天立地”发展,在引领学科方向、支撑产业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础研究抢占“制高点”
 
  率先破译西瓜遗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传“密码”,
 
  1965年,许勇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一个普通家庭,高考时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农业大学。“我虽然不是出身农村,但是立志学农,就是想通过知识改变农民的命运,农村的面貌。”报考遗传育种专业的许勇,从迈入大学的校门起就立志于品种改良工作。
 
  1994年,许勇来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正式开始西瓜遗传育种研究。
 
  说起西瓜,人们都很熟悉它甘甜的味道,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原产于非洲的西瓜原本是坚硬苦涩的,也很少有人知道,在西瓜变得越来越甜时,却更容易生病。如何让西瓜在变得甜美多汁的同时,还更加抗病、抗裂,是育种家不断追求的目标。
 
  谁能最先实现这个目标,谁就能掌握西瓜产业的主动权。
 
  “当时只有常规育种手段,从杂交、提纯、改良到获得一个好的品种,往往需要6-8年的时间,而且常常还要靠运气。因为这个育种相当于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事件,也就是说,你要选育一个品种,要有十万棵单株,你才可能拿到一个好的材料。”许勇回忆。
 
  如何把育种效率提高1000倍以上?许勇想到了借助新一代测序技术来破解西瓜的基因密码。
 
  2009年,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发起的国际西瓜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科研工作者通过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策略,进行双末端测序,得到了总量约为46G的基因序列数据,由此获得了高质量的西瓜基因组序列。
 
  “掌握了基因组序列图谱,就好比有了矿产分布图,今后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采矿’了,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减少了无效劳动。原来没有这个图谱,育种就像‘盲人摸象’,要靠大量的田间试验观察,费时费力。”许勇说。
 
  正因为如此,这张图谱也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是西瓜基础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成果。有了这张图谱,就意味着西瓜的大小、颜色、甜度等性状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
 
  拿到“藏宝图”并不是许勇的最终目的,接下来,他要将其转化为自己手中强大的技术武器,创造出新产品。“我们很快找到了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多个抗病性基因,以及果实含糖量、大小形状等品质的基因标记。”许勇说,今后育种就可以“照方抓药”,定向、精准地转育这些性状基因,能够更加容易培育出集各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超级西瓜。
 
  于是,一种能够像苹果一样削皮来吃的小型“苹果西瓜”在许勇手里诞生了。可以想象,“苹果西瓜”将为观光采摘农业带来一抹亮色。
 
  品种选育当好“调酒师”

  永远跟着市场走,跟着瓜农的需求走
 
  对于北方地区的瓜农来说,京欣系列西瓜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上世纪80年代,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选育的“京欣1号”,以其优良的综合性状风靡全国,成为我国西瓜早熟育种里程碑式的品种。然而,到了90年代,“京欣1号”因耐储运性与抗病性差等原因,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西瓜产业要持续发展,亟须进行品种更新换代。
 
  彼时许勇刚接手蔬菜中心西瓜育种课题组,下决心要提高西瓜的品种质量。自1994年起,许勇率领课题组重点致力于保护地早熟西瓜品种选育,同时也开展其他类型的西瓜品种以及优良西瓜砧木品种的选育工作,20多年来不断推陈出新,为我国西瓜产业选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
 
  “好的育种家就是一名‘调酒师’,需要对西瓜的整体性状有所了解,再把优良的性状都融合在一个品种身上,调出最美的味道。”谈到多年来的西瓜育种工作,许勇这样比喻。
 
  正是经过无数次筛选,“京欣2-4号”系列抗病、高甜、高产西瓜育成了,一时间占领北方市场,京欣系列西瓜全国占有率达到30%,在华北华东设施西瓜主产区占有率超过60%,该项成果获得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有力推动了北方保护地西瓜品种的更新换代。
 
  “京欣系列的成功,一个核心就是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在技术和材料上领先于人,另一个就是瞄准市场需求,迅速把我们在技术和材料上的优势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快速转化成产品,把产品变成推广面积,进而转化成品牌效益,形成良性的循环。”许勇总结。
 
  许勇及其团队紧跟市场,快速推出品种创新的案例还有许多。
 
  2012年,为满足西瓜不断向优势产区聚集而需要长距离运输的要求,许勇推出了华欣系列,一年的推广面积就达到50万亩,与京欣系列相比,在保持早熟性的基础上,丰产性、抗病性、耐储运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冬季西瓜生产逐渐向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京美系列应运而生。京美的最大优点是外色鲜绿、肉质紧密、糖度高、高度耐储运。2016年一经推出,2017年就实现单一品种销售额破千万元,为西瓜生产地的转移提供了品种保障,满足了人们冬季吃瓜的需求。
 
  “我们要永远跟着市场走,跟着瓜农的需求走。未来不断朝着简约化、节本增效、轻简化栽培的育种方向发展,把高品质、特色化作为品种选育目标,不断满足市场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许勇说。
 
  良种产业化争当“排头兵”加速成果转化,独占市场鳌头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研创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其科技创新的成效,必须要以产业链作为支撑,以能否转化到市场上创造效益作为重要标准。”许勇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20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一直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的重要指标,形成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氛围。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就率先创办了良种开发企业,2015年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实现事企脱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正式成立京研种业公司
 
  事企脱钩和股份制改造真正让企业成为了创新主体,也极大地激发了育种家的创新动力。既保证了育种家在品种创收方面的效益,也体现了股份收益,把育种家和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避免了科研和生产的“两张皮”。
 
  “京研种业在全国拥有1000多亩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搞品种示范,育种家还常去转悠,潜移默化地吸取到产业需求的精髓,吸取到市场对我们产品的评价,及时修订育种方向。”许勇说。
 
  育种家有了捕捉市场、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能力,蔬菜中心在科研领域斩获硕果的同时,也赢得了行业和市场的敬重。
 
  目前,京研种业在全国示范推广白菜、油菜、西瓜、西葫芦、南瓜、甜(辣)椒等品种500多个,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助力农民年增收50亿元。其中,大白菜、小白菜品种在北方秋白菜市场占有率超过80%,京欣系列西瓜品种在华北及华东保护地主产区占有率超过60%,西葫芦“京葫36”打破了跨国公司在冬季温室西葫芦品种上的垄断,甜杂、京甜系列辣椒成为南菜北运的主栽品种。京研种业成为中国销售额最大的蔬菜种企,被评为“中国蔬菜骨干企业第一名”“北京市十佳信用种子企业唯一蔬菜种企”。
 
  展望未来,许勇豪情满怀:“中国是世界西瓜生产第一大国,是世界蔬菜种业的重要竞争舞台,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让西瓜科研走在世界前列,为我国蔬菜种业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